邺都行

汉家末运罹崩分,群雄割据乘风云。 曹氏提戈窃汉鼎,邺城草创淩天阍。 京邑横跨西山趾,楼台半出漳河水。 呼吸风云百万师,指顾山河五千里。 战罢归来校文士,草檄徵词各称美。 列坐既多能赋人,西园亦有佳公子。 邺都歌舞日纷纷,建安词赋气淩云。 北堂艳妓输乔女,南国佳人让洛神。 只谓千秋终宴乐,谁知转眼成灰尘。 人间幸有三分业,地下曾无九锡文。 兴亡今古一飞鸿,豪杰经营总是空。 铜爵台基沦蔓草,芙蓉园馆委秋风。 若道繁华无寂寞,试问当年安汉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邺都: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三国时曹魏的都城。
  • 罹崩分:遭受分裂。
  • 割据:分割占据,指占据一方领土,自立为王。
  • 乘风云:比喻利用时势,乘机而起。
  • 提戈:拿起武器。
  • 窃汉鼎:比喻篡夺汉朝的政权。
  • 淩天阍:淩(líng),侵犯;天阍(hūn),天宫的守门人,比喻朝廷。
  • 京邑:京城。
  • 西山趾:西山的脚下。
  • 漳河水:漳河的水流。
  • 呼吸风云:形容气势磅礴,掌控时局。
  • 指顾山河:指点江山,形容统治者的权威。
  • 草檄:草拟檄文,即战书或宣战的文书。
  • 徵词:征集文辞,指征集文学作品。
  • 称美:赞美。
  • 列坐:坐在一起。
  • 能赋人:擅长作诗的人。
  • 西园:曹魏时期的皇家园林。
  • 佳公子:指有才华的年轻贵族。
  • 北堂艳妓:北堂,指宫廷;艳妓,美丽的妓女。
  • 乔女:美丽的女子。
  • 南国佳人:指南方的美丽女子。
  • 洛神:传说中的洛水女神,代表绝世美女。
  • 三分业:指三国鼎立的局面。
  • 九锡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九种器物,象征极高的荣誉。
  • 铜爵台:古代的一种高台,用于宴饮或祭祀。
  • 芙蓉园馆:美丽的园林和馆舍。
  • 安汉公:指汉朝的安定和繁荣。

翻译

汉朝末年遭遇分裂,群雄乘机各自占据一方。曹操拿起武器,窃取了汉朝的政权,在邺城草创基业,气势凌驾于朝廷之上。京城横跨在西山的脚下,楼台半数建在漳河的水边。他掌控着百万大军,指点着五千里的江山。战后归来,与文士们一起校对文稿,草拟檄文,征集文辞,大家都赞美不已。坐在一起的文士众多,西园中也有才华横溢的年轻贵族。邺都的歌舞日夜不息,建安时期的文学气势凌云。宫廷中的美丽妓女比不上乔女,南方的佳人也不及洛神。本以为可以千秋万代享受宴乐,谁知转眼间一切都化为尘埃。人间幸好还有三分天下的局面,地下却再也没有九锡文的荣耀。兴亡更迭如同飞鸿,豪杰们的经营终究是空。铜爵台的基址沦为蔓草,芙蓉园馆也随秋风而去。如果说繁华不会寂寞,那么试问当年的安汉公又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汉末群雄割据、曹操崛起的历史画卷,通过对比邺都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荒凉,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如“呼吸风云百万师”、“建安词赋气淩云”,展现了曹操时代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末句“若道繁华无寂寞,试问当年安汉公”,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感慨。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