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遇雨

昨夜月离毕,今朝鹳鸣垤。 征夫阻途旅,妇子叹家室。 改辙严烦顿,停车问愁疾。 东作其如何,西成庶平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途次:旅途中的停留处。
  • 离毕:离开毕宿,古代认为毕宿是雨神,离开毕宿意味着雨停。
  • 鹳鸣垤:鹳鸟在土堆上鸣叫,古人认为鹳鸣预示着雨的到来。
  • 征夫:出征的士兵或远行的旅人。
  • 阻途旅:旅途受阻。
  • 妇子:妇女和儿童。
  • 改辙:改变行进的方向或路线。
  • 严烦顿:形容旅途的艰难和困顿。
  • 东作:指春耕。
  • 西成:指秋收。
  • 庶平秩:希望农事顺利,收获有序。

翻译

昨夜月亮离开了毕宿,预示着雨停;而今朝鹳鸟在土堆上鸣叫,似乎又预示着雨的到来。出征的士兵或远行的旅人因为雨而受阻,妇女和儿童则担忧家中的情况。改变行进的方向,旅途变得更加艰难困顿,我停下来询问他们的忧愁和疾病。春耕将如何进行,秋收又能否顺利有序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旅途中的雨天景象,展现了征夫和妇子对雨的不同感受。征夫因雨受阻,忧虑旅途;妇子则担心家室,忧虑农事。诗中“改辙严烦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而“东作其如何,西成庶平秩”则表达了对农事顺利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安定的渴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