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从军行
申胥哭秦庭,其志在存楚。
庾信哀江南,亡臣困羁旅。
吴子时卧薪,报仇不遑处。
越人未返国,妻妾为囚虏。
此邦久宴安,那能免侵侮。
宗庙见焚燬,臣主窜草莽。
今我整义旗,遥遥涉疆土。
岂不惮远役,王事怀靡盬。
晨征犯风雾,夜宿无室宇。
三军久暴露,饥寒亦已屡。
问罪宁尔邦,除残报明主。
嗟尔远道人,安知我勤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秦哀公不救楚国而哭于秦庭七日夜,终感动秦哀公出兵救楚。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哀江南赋》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哀思。
- 羁旅:长期寄居他乡。
- 吴子:指吴王夫差,传说他为了报父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 越人:指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曾被囚禁,后回国复仇成功。
- 宴安:安逸享乐。
- 窜草莽:逃亡至荒野。
- 靡盬:没有止息。
- 晨征:早晨出征。
- 问罪:指出兵讨伐。
- 除残:清除残暴。
翻译
申包胥在秦庭哭泣,他的志向在于拯救楚国。庾信哀悼江南,流亡的臣子困于异乡。吴王夫差时常卧薪尝胆,报仇之心未曾停歇。越王勾践尚未返回故国,妻妾们被囚禁为俘虏。这个国家长久以来安逸享乐,怎能避免被侵犯和侮辱。宗庙被焚毁,君臣逃亡至荒野。现在我整顿义旗,远行征战疆土。难道不畏惧远征的劳苦吗?但王命在身,责任重大,无暇顾及个人安危。早晨出征冒着风雾,夜晚宿营没有房屋。三军长时间暴露在外,饥寒交迫已成常态。我们出兵讨伐,是为了清除残暴,报答明君。唉,远方的你们,怎能知道我的辛劳和苦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境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使命的坚定承担。诗中,申包胥、庾信、吴子、越人的故事被用来比喻当前的困境和决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远方人们无法理解自己辛劳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明代诗人区大相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