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杂咏四首

· 陶安
仁杏两巨株,夹立门左右。 栽植多历年,干直枝叶茂。 两淮兵祸烈,邑屋残燬久。 岁徵战舰材,穷谷斧斤走。 居然脱戕毙,疑有神明守。 此来筑室居,乃喜见骈秀。 西株戈戟张,东株车盖覆。 又如卫士严,猛气出介胄。 主人爱护之,从此保真寿。 物遇自有时,不必计迟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桐城:地名,今安徽省桐城市。
  • 陶安:明代诗人。
  • 仁杏:指杏树,这里特指两株巨大的杏树。
  • 两淮:指淮河两岸地区。
  • 兵祸:战争带来的灾难。
  • 邑屋:城镇的房屋。
  • 残燬(huǐ):毁坏。
  • 岁徵:每年征收。
  • 战舰材:建造战船所需的木材。
  • 穷谷:深谷。
  • 斧斤:斧头,这里指砍伐。
  • 戕毙(qiāng bì):被杀害。
  • 神明守:神灵的保护。
  • 骈秀:并列的美丽。
  • 戈戟张:像戈和戟一样张开,形容树枝的形状。
  • 车盖覆:像车盖一样覆盖,形容树冠的形状。
  • 卫士严:像卫士一样严整。
  • 猛气出介胄:形容树木的气势像穿着铠甲的勇士一样威猛。
  • 真寿:真正的长寿。
  • 迟骤:迟早。

翻译

桐城杂咏四首 [明]陶安 两株巨大的杏树,分别站立在门的左右。 它们栽植已久,主干直挺,枝叶茂盛。 两淮地区战火连天,城镇房屋早已毁坏。 每年都要征收建造战船的木材,深谷中斧头声不断。 这两株杏树居然幸免于难,似乎有神灵在守护。 如今我来到这里筑室居住,欣喜地看到它们并列的美丽。 西边的树枝像戈戟一样张开,东边的树冠像车盖一样覆盖。 又像是严整的卫士,气势威猛如同穿着铠甲的勇士。 主人对它们爱护有加,从此它们将享有真正的长寿。 万物各有其时,不必计较迟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两株杏树的坚韧与美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仁杏”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能幸存下来,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通过对杏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畏。同时,诗中的“物遇自有时,不必计迟骤”一句,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