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鸦

· 陶安
世俗恶鸦鸣,每以为不祥。 或称亦报吉,两说皆渺茫。 祸福人自致,物岂预度量。 君子循善道,自然天降康。 万一遭不虞,有命莫可攘。 小人悖理义,鬼神罚百殃。 侥倖或安宁,气数乖其常。 泛观未定天,倒置如未臧。 事久天者定,曾何爽毫芒。 飞鸦启长啄,适意自徜徉。 默坐澄万虑,聒耳庸何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茫:难以预测,模糊不清。
  • :抵抗,抗拒。
  • :违背,违反。
  • 侥倖:偶然的幸运。
  • :好,善。
  • :差错,失误。
  • 毫芒:极细微的东西,比喻极细微的差错。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使清澈,使明净。
  • 聒耳:声音嘈杂刺耳。

翻译

世俗之人厌恶乌鸦的叫声,认为它是不祥之兆。有时又说乌鸦也能报吉,这两种说法都难以预测。其实祸福是由人自己造成的,动物又怎能预先知晓呢?君子遵循善道,自然会得到上天的赐福。万一遇到不幸,那也是命中注定,无法抗拒。小人违背理义,鬼神会降下百般灾祸。偶尔的安宁,是气数偏离了常规。纵观这未定的天意,似乎有些颠倒。但时间久了,天意终会明朗,不会有丝毫差错。飞鸦张开长嘴,自由自在地飞翔。静静坐着,让思绪清澈,即使有些嘈杂声又何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乌鸦叫声的世俗看法进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和天意的深刻理解。诗中,作者批判了人们对乌鸦叫声的迷信,认为祸福取决于个人的行为和道德,而非外物所能预知。他强调君子应遵循善道,小人则因违背理义而受罚。最后,作者以乌鸦自由飞翔的形象,暗示人们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澈,不受外界干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