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冠

· 陶安
尾裁丹黑蟪纹苍,簪插缨垂列庙堂。 毳锦柔温摇采弁,翼绡清洁附金珰。 鵔鸃制度存遗意,獬豸锋棱接后行。 台鼎选贤非狗续,玉阶风露鬓边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貂蝉冠:古代一种华丽的冠帽,以貂蝉之名命名,象征高贵。
  • 蟪纹:蟪蛄的纹样,蟪蛄是一种蝉类昆虫。
  • 毳锦:用细毛织成的锦缎。
  • 采弁:彩色的帽子。
  • 翼绡:轻薄如翼的丝绸。
  • 金珰:金制的耳饰。
  • 鵔鸃: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此处可能指冠上的装饰图案。
  •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公正。
  • 狗续:续貂,比喻不相称的东西连在一起。

翻译

冠尾裁成丹黑相间,蟪蛄纹样苍劲有力,簪子插入,缨带垂挂,在庙堂之上排列。 细毛织成的锦缎柔软温润,彩色的帽子轻轻摇曳,翼状的丝绸清洁飘逸,附着金制的耳饰。 冠上的鵔鸃图案保留了古代的遗风,獬豸的形象锋利棱角分明,紧随其后。 选拔贤能之士,绝非不相称之物相连,玉阶上的风露,让鬓边的凉意更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貂蝉冠的华丽与高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冠上的各种装饰和图案,如蟪纹、毳锦、采弁等,都体现了其精致与尊贵。诗中“鵔鸃制度存遗意,獬豸锋棱接后行”一句,既表达了冠饰的古风遗韵,又暗含了对公正贤能的推崇。结尾的“台鼎选贤非狗续,玉阶风露鬓边凉”则进一步强调了选拔贤才的重要性,以及身处高位的清凉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貂蝉冠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颂扬。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