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叔新种庭竹索题

种君庭下竹,邀我中林人。 入牖摇疏翠,临阶扫俗尘。 秋声风际劲,寒色雨中新。 万个沧江上,茅斋滋绿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ǒu):窗户。
  • 疏翠:稀疏的绿色,这里指竹叶。
  • 俗尘:尘世的俗气。
  • 秋声:秋天的声音,多指秋风或秋虫的鸣叫声。
  • 寒色:寒冷的色调。
  • 万个:形容竹子众多。
  • 沧江:泛指江河。
  • 茅斋:茅草屋,指简朴的居所。
  • 绿筠(yún):绿色的竹子。

翻译

在君子的庭院中种下竹子,邀请我这位山林中的隐士。 竹影摇曳,轻拂窗户,带来稀疏的绿意; 竹叶临窗,拂去阶前的尘世俗气。 秋风中,竹声愈发显得劲健; 雨后,竹子的寒色更显清新。 江边茅屋旁,成千上万的竹子,绿意盎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庭院中新种的竹子及其带来的清新气息。诗中,“种君庭下竹”一句即点明了主题,而“邀我中林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通过“入牖摇疏翠”和“临阶扫俗尘”的细腻描写,诗人展现了竹子如何为居所带来宁静与脱俗。后两句“秋声风际劲,寒色雨中新”则进一步以秋风和雨后的景象,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清新。结尾的“万个沧江上,茅斋滋绿筠”则勾勒出一幅江边茅屋被绿竹环绕的宁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