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秋登琴台

· 高适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寂寥 (jì liáo):形容非常空旷而冷清。
  • 顾遗尘:回顾过去留下的痕迹。
  • 临眺 (lín tiào):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 群贤:众多有才能的人。
  • 形神:形体和精神。
  • 倏忽 (shū hū):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tiáo):蝉。
  •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代表西方。
  • 赤霄:指天空。
  • 凉飙 (liáng biāo):凉风。
  • 檐楹 (yán yíng):屋檐和柱子。
  • 鸿鹄 (hóng hú):大雁和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 抟扶摇 (tuán fú yáo):形容鸟类振翅高飞。
  • 渔樵:捕鱼和砍柴,指隐居生活。
  • 兀然 (wù rán):突然,猛然。

翻译

古迹让人感慨,琴台空旷而冷清。 静静地回顾过去的痕迹,千年仿佛就在昨天。 从这里开始远眺,众多贤士早已相邀。 德行与精神高远,谁能知晓天地的遥远。 四季变化何其迅速,六月里蝉鸣秋意浓。 万物归于西方的白帝,平川直通赤色的天空。 仍然处于夏日的伏天,何时能吹来凉风。 燕雀满布屋檐和柱子,鸿鹄振翅高飞。 万物各得其所,我的心却向往渔樵的隐居生活。 突然间又醉了,手中还紧握着酒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琴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琴台空寂寥”一句,既描绘了琴台的空旷冷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后文通过对四季变化、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结尾处,“我心在渔樵”和“尚握尊中瓢”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酒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