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十首

· 高适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秋:晚秋,深秋。

翻译

登上高处面对着古老的国家,心怀怀古之情面对这深秋之景。落日之下鸿雁飞过,寒冷却有捣衣声的城中充满愁绪。往昔的贤人不再出现了,走吧不要长久地停留。

赏析

这首诗意境苍凉悲壮。首句写登高临故国,点明地点与情境。“怀古对穷秋”则进一步烘托出深沉的历史感和萧瑟的氛围。“落日鸿雁度”营造出寂寥空旷之景,“寒城砧杵愁”以寒城和捣衣声传递出哀愁之感。最后两句感叹贤人的消逝,又似乎是在劝勉自己不要过多留恋,要继续前行。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