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脚来写作诗词,作为酬答。
- 集贤侯学士:具体身份不详,“集贤”可能是集贤殿书院等官署相关,“侯学士”为其称呼 。
- 分司:唐宋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分司。
- 丁侍御:姓丁的侍御。侍御,唐朝对侍御史的简称,负责监察等职。
- 凤楼龙阙:凤楼:华丽的楼阁,多形容皇宫中的楼阁;龙阙:宫阙,指宫殿等皇家建筑,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 倚清光:沐浴在清澈柔和的光辉中。倚,依靠、凭借,这里可理解为沐浴;清光,指清澈明亮的阳光或月光,这里指夕阳的光辉。
- 玉泉山:山名,在不同地方都有,这里应是洛阳附近的山。
- 金谷:即金谷园,在洛阳西北,是晋代石崇的别墅,极豪华富丽,这里泛指洛阳一带的园林。
- 蓬岛路:蓬岛即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借指通往官场高位、光明前程的道路。
- 柏台霜:柏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后世因称御史台为柏台。霜,象征着御史执法的严峻公正,也暗示着丁侍御所在职位的威严。
- 游梁士:游梁,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游梁孝王门下。这里指长久在地方上做客、游历,谋求个人发展但未获显著功名之人。作者在这里以“游梁士”自指。
- 宾鸿:鸿雁,因雁多为群居,如同宾客相伴而行,故称宾鸿。常用来象征游子、归人等,这里作者以宾鸿自比归向京城的自己。
- 帝乡:京城,指长安,古代京城被视为天子所在的地方 ,代表着政治中心和繁荣之地。
翻译
洛阳岸边,秋日晴朗,傍晚的夕阳余晖悠长。华丽的凤楼和威严的龙阙沐浴在这清澈柔和的光辉之中。 玉泉山上,云雾刚刚消散,显得格外洁净;金谷园里树木众多,秋风轻轻拂来,带来凉爽之意。 宴席上的宾客仿佛知晓那通往蓬莱仙岛般光明仕途的道路,坐在席间,因丁侍御来自威严的御史台而感受到如寒霜般的庄重严肃。 我十分惭愧自己这十年来一直像四处漂泊、谋求发展却未成功的游子,如今却能像陪伴鸿雁一样归向京城。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与友人唱和之作。首联描绘洛阳秋日傍晚的壮丽景色,“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宏大开阔,营造出一种安宁又辉煌的氛围,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暗示着京城附近建筑的雄伟奢华。颔联“玉泉山净云初散,金谷树多风正凉”,写景细腻清新,山净云散,树多风凉,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出秋高气爽的宜人之感,同时暗示诗人内心在秋日里的平静。
颈联“席上客知蓬岛路,坐中寒有柏台霜”则由景转入写人。“蓬岛路”的说法含蓄地夸赞了席上客人仕途通达,前景光明;“柏台霜”既体现了丁侍御身为御史的威严,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出当时官场的严峻气氛。尾联“多惭十载游梁士,却伴宾鸿入帝乡”则是诗人自我感慨,回顾过去数十年漂泊求仕未有所成,如今能来到京城,心中既有愧意,又带着对未来新机遇的期待,复杂情感交织。
整首诗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既展现了洛阳周边秋天的美景,又围绕与分司丁侍御的聚会,委婉表达出诗人自身经历与感触,体现了韦庄对人事和仕途的思考,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深沉的情感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