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卢龙塞(lú lóng sài):古代边塞名,位于今河北省东北部,是古代北方的重要关隘。
- 亭堠(tíng hòu):古代边防用来守望并传递信息的小堡。
- 北溟(běi míng):北方的海,这里指边疆的北部地区。
- 虏骑(lǔ qí):指敌人的骑兵。
- 转斗(zhuǎn dòu):指频繁的战斗。
- 和亲(hé qīn):指通过婚姻联姻来达到和平的手段。
- 按节(àn jié):指掌握军权,节制军队。
- 总戎(zǒng róng):统帅军队。
- 单于(chán yú):古代匈奴对其君主的称呼。
- 纵横谟(zòng héng mó):指宏大的策略或计划。
- 关河(guān hé):指边关和河流,泛指边疆地区。
- 郁纡(yù yū):形容心情沉重,思绪纷乱。
翻译
向东出了卢龙塞,我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边防的小堡排列成万里长,汉家的士兵仍在防备着胡人。 边疆的北部地区战尘弥漫,敌人的骑兵正向南驱驰。 频繁的战斗并非长久之计,通过婚姻联姻来达到和平也不是远大的图谋。 想起昔日的李将军,他掌握军权从皇都出发。 统帅军队横扫大漠,一战就擒获了匈奴的君主。 我常怀着感激和敬佩的心情,愿意效仿他的宏大策略。 但当我倚剑而立,想要向谁诉说我的志向时,边关和河流只是空自让我心情沉重,思绪纷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适对边疆战事的深切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诗中,“东出卢龙塞”一句,即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忧国之情。通过对“亭堠列万里”、“边尘涨北溟”等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士兵的艰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李将军的赞美,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宏愿,但“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孤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高适诗歌的雄浑风格和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