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捕鱼
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鸥(ōu):一种水鸟,常在海边或湖边活动。
- 忍饥:忍受饥饿。
- 白头:指年老的鸥鸟,也可能是指鸥鸟的白色头部。
- 心思:心中所想,意念。
- 须臾:片刻,一会儿。
- 衔得:用嘴叼住。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鳞鬣(lín liè):鱼鳞和鱼鳍。
- 半吞:半含半露。
-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巧,指超脱世俗的心境。
翻译
秋天的江水冷清,无人渡过,一群鸥鸟忍受着饥饿,忧愁地等待日暮。 这些白头的鸥鸟来来往往,就像渔翁一样,心中想着在江水中捕鱼。 它们眼明手快,看到鱼儿从深水中游出,又担心鱼儿被惊动,躲进芦苇丛中。 片刻之后,它们成功地将鱼儿叼上了平坦的沙滩,尽管鱼鳞和鱼鳍被半含半露,但仍能看到鱼尾。 江中的鱼儿被捕尽,鸥鸟的身体却依旧不肥,它们一生都在苦苦追求饱食,却常常饥饿。 它们猜想人们中可能缺少那些忘却世俗机巧的人,因此在海上相遇时,它们不会飞下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鸥鸟捕鱼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鸥鸟的生存状态。诗中,“秋江水冷无人渡”一句,既描绘了秋江的冷清,也暗示了鸥鸟的孤独与艰辛。后文通过“心思捕鱼江水中”等句,生动地表现了鸥鸟捕鱼的专注与机警。结尾的“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则透露出鸥鸟对人类的戒备与疏离,反映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