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行

· 高启
楼船载国沉海水,金槌昼入三泉里。 空中玉马不闻嘶,日落寝园秋色起。 鱼灯夜灭随户开,弓剑已出空幽台。 髡胡暗识宝气尽,六陵松柏悲风来。 玉颅深注驼酥酒,误比戎王月支首。 百年帝魄泣穹庐,醉骨饮冤愁不朽。 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 环佩重游故山月,冬青树死遗民非。 千秋谁解锢南山,世运兴亡覆掌间。 起辇谷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穆陵:指宋徽宗赵佶的陵墓。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金槌:金属制的大锤。
  • 三泉:指深达三层的泉水,比喻极深的地方。
  • 玉马:指墓中的玉制马匹,象征皇家墓葬的奢华。
  • 髡胡:指蒙古人。
  • 玉颅:指皇帝的头骨。
  • 驼酥酒:一种用驼奶制成的酒。
  • 戎王:指外族的君王。
  • 月支首:指月氏族的首领。
  • 穹庐:指蒙古包,这里指蒙古人的居住地。
  • 醉骨:指醉酒后的人,这里比喻皇帝的遗骨。
  • 起辇谷:指皇帝的陵墓。
  • 白草:指枯萎的草。

翻译

楼船载着国家沉入海水中,金槌在白天深入三层泉水之地。 空中玉马无声,日落时分,陵墓的秋色升起。 鱼灯在夜晚熄灭,随着门户开启,弓剑已从空旷的幽台中取出。 蒙古人暗中察觉宝气已尽,六陵的松柏在悲风中摇曳。 玉制的头骨深陷于驼酥酒中,错误地被比作外族君王的首级。 百年的帝王魂魄在蒙古包中哭泣,醉后的遗骨饮着冤屈,忧愁不朽。 幸好遇到中国的真龙飞翔,一盒雨露带回江南。 环佩重回故山的月光下,冬青树已死,遗民已非。 千年谁能解开南山的禁锢,世运的兴亡如翻掌之间。 起辇谷前的马蹄散乱,白草中无人浇灌麦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宋徽宗陵墓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昔日皇家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楼船载国沉海水”象征国家的衰败,“玉马不闻嘶”暗示皇家的荣耀已逝。通过对陵墓的描写,诗人的哀思与对历史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情感。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