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 陆深
江河赴东流,日月西驰速。 天运有乘除,人事工报复。 如何首阳薇,一去无后禄。 子云最和同,符命手自录。 婉婉舒我言,往往覆人国。 亦知重身图,谁家非骨肉。 伊余六尺躯,宁用千钟粟。 祸福止一时,安能辨直曲。 浩歌归去来,田中有茅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乘除:指天道的运行和人事的变迁。
  • 报复:这里指因果循环,善恶报应。
  • 首阳薇:指商朝末年,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
  • 子云:指西汉文学家扬雄,字子云。
  • 符命:指天命,天意。
  • 婉婉:形容言辞委婉动听。
  • 覆人国:颠覆国家,指言辞的力量可以影响国家命运。
  • 重身图:重视个人志向和追求。
  • 六尺躯:指成年男子的身躯,代指自己。
  • 千钟粟:形容丰厚的俸禄。
  • 直曲:指是非对错。

翻译

江河向东奔流不息,日月向西迅速奔驰。 天道的运行和人事的变迁,都有其因果循环。 为何首阳山的薇草,一旦离去就再无后福。 扬雄最为和谐,亲手记录天命。 他的言辞委婉动听,往往能影响国家的命运。 也明白要重视个人的志向,谁家没有骨肉之情。 我这六尺之躯,岂需要千钟的俸禄。 祸福只在瞬间,又怎能分辨是非对错。 高歌一曲归去来兮,田野中有我的茅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天道人事的深刻思考。诗中,“江河赴东流,日月西驰速”以壮阔的意象开篇,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必然进程。后文通过对“首阳薇”和“子云”的典故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言辞力量的认识。结尾处,“浩歌归去来,田中有茅屋”则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