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 高启
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刹:佛寺的美称。
  • :绕道。
  • 玉驾:对皇帝车驾的美称。
  • 晓敷:明白地阐述。
  • 三藏: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律、论三部分。
  • 帝恩:皇帝的恩典。
  • 九原:指墓地,这里比喻深厚的恩情。
  • 练浦: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楞伽:佛教经典之一。
  • 飞锡:僧人远游,持锡杖而行,称为飞锡。

翻译

万人围坐聆听潮音,佛寺曾迎来皇帝的驾临。 佛法在晨曦中阐述了三藏的奥秘,皇帝的恩典如同春光温暖了墓地深处的灵魂。 坐在钟山之上,花儿频繁地落下,回到练浦时,树木已欲遮阴。 本想询问楞伽经的深意,却叹息你已离去,楚江之上,僧人持锡杖的身影在暮色中沉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吴僧日章讲师在蒋山普度佛事结束后的离别场景。诗中,“万人拥坐听潮音”展现了讲师的影响力和听众的虔诚,“宝刹曾迂玉驾临”则突出了佛事的重要性和皇帝的重视。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讲师离去后的空寂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佛法的庄严,又抒发了对讲师离去的感慨。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