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秋雨引赋赵王孙家琵琶盖其名也

· 高启
胡天夜裂天垂泣,云压鹰低翻翅湿。 髯王醉影抱寒惊,毡殿嘈嘈箭鸣急。 红冰泪落衰灯下,倒卷河流入弦泻。 瘦驼卧碛歇铃车,扑朔阴沙鬼行野。 汉魂私语鬓风凄,都护营荒咽冻鼙。 兰山木叶连愁起,散入塞门三万里。 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冢埋声秋不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髯王:指胡人首领,因其多须而得名。
  • 毡殿:用毡搭建的帐篷,指胡人的居所。
  • 红冰:形容泪水凝结成冰。
  • 瘦驼:指瘦弱的骆驼。
  • (qì):沙漠中的沙石地。
  • 扑朔:形容风沙迷蒙的样子。
  • 阴沙:阴暗的沙地。
  • 汉魂:指汉人的灵魂或思绪。
  • 都护: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边疆的军事长官。
  • (pí):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 兰山:山名,可能指边塞的山。
  • 塞门:边塞的门户。
  • 金蟾:传说中的月中蟾蜍,此处指月亮。
  • 青冢:指坟墓,多用于指边塞将士的墓地。

翻译

胡地的天空在夜晚撕裂,仿佛天在哭泣,乌云压顶,鹰隼低飞,翅膀湿润。 胡人首领醉眼朦胧,抱寒而惊,毡帐中嘈杂声急,箭声如鸣。 泪水凝结成冰,落在衰弱的灯光下,河水倒流,流入弦中倾泻。 瘦弱的骆驼躺在沙漠的沙石地上,歇息的铃车停止了响动,风沙迷蒙,阴暗的沙地上鬼魂般行走。 汉人的思绪在风中私语,鬓发凄凉,边疆的军事长官的营帐荒凉,冻得咽下的小鼓声。 兰山的木叶随着愁绪升起,散入边塞的门户三万里。 梦中断绝,月亮隔着烟雾显得渺小,青冢埋藏着声音,秋天不再知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夜的凄凉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髯王醉影抱寒惊”等句,形象地刻画了胡人首领的醉态和惊恐,而“红冰泪落衰灯下”则巧妙地以泪水凝冰的景象,抒发了深切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启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