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同年王少参联舟至留城夜为风浪所挠示以佳叶次韵呈答
洞庭舟子来何处,昨夜留城带酒过。
浊浪挟风催老柁,高帆捲雨落长河。
问谁信宿同程老,遗我诸篇有楚歌。
天与危机看底定,肯教杭苇更蹉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偕(xié):与,同。
- 同年:科举时代称同届考中的人。
- 少参:官职名,明代地方官制中的参政官。
- 联舟:并舟而行。
- 留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浊浪:浑浊的波浪。
- 挟风:带着风。
- 老柁(duò):旧的船舵。
- 高帆:高大的船帆。
- 捲雨:卷起雨。
- 长河:指大的河流。
- 信宿:连宿两夜。
- 程老:对程姓老人的尊称。
- 遗我:送给我。
- 诸篇:多篇文章。
- 楚歌:楚地的歌谣。
- 天与:天意所给予的。
- 危机:危险的局面。
- 底定:最终确定。
- 肯教:岂能教。
- 杭苇:渡河用的芦苇。
-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翻译
与同年的王少参并舟而行,昨夜在留城带着酒经过。浑浊的波浪带着风,催动着旧船舵,高大的船帆卷起雨,落在长河之中。询问谁与我连宿两夜同程老,送给我多篇文章,其中有楚地的歌谣。天意所给予的危险局面看最终如何确定,岂能教我像渡河用的芦苇那样白白过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并舟夜行的情景,通过“浊浪挟风”、“高帆捲雨”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风雨。诗中“问谁信宿同程老,遗我诸篇有楚歌”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楚地文化的喜爱。结尾“天与危机看底定,肯教杭苇更蹉跎”则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的坚定与不屈,不愿虚度光阴,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