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日再出视牲

· 陆深
落日朱衣五色纹,天南清閟锁祥云。 重来正及春初动,归去遥怜夜已分。 十里瑶坛当地脉,万年郊祀应乾文。 风云喜为传消息,翠辇黄麾度汉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四日:指农历二十四日。
  • 朱衣:红色的官服,这里指穿着官服的官员。
  • 五色纹:五彩的纹饰,这里指官员服装上的装饰。
  • 天南:指南方的天空。
  • 清閟:清静幽闭,这里形容天空的宁静。
  • 祥云:吉祥的云彩,常用来象征好运或吉祥。
  • 春初动:春天开始复苏,万物开始生长。
  • 夜已分:夜已深,分指深夜。
  • 瑶坛:玉制的祭坛,这里指祭祀的场所。
  • 地脉:大地的脉络,这里指大地的灵气。
  • 郊祀:在郊外举行的祭祀活动。
  • 乾文:天象的记录,这里指天命或天意。
  • 翠辇:装饰华丽的车辆,通常用于皇家或贵族。
  • 黄麾:黄色的旗帜,古代用作仪仗。
  • 汉汾:汉水和汾水,这里泛指中国的河流。

翻译

落日下,穿着五彩纹饰朱衣的官员,南方的天空清静幽闭,祥云缭绕。 再次来到这里,正值春天开始复苏,归去时已是深夜。 十里之外的玉制祭坛与大地灵气相通,万年的郊外祭祀应验了天命。 风云传递着喜讯,华丽的车辆和黄色的旗帜穿越汉水和汾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在春天祭祀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祭祀的庄严与神秘。诗中“落日朱衣五色纹”和“天南清閟锁祥云”描绘了祭祀时的天空景象,色彩鲜明,气氛祥和。后两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对祭祀意义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天命和自然规律的敬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