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管平田先生颁封秦府归省

五等周分国,三王汉世家。 日闻敦帝族,时见遣皇华。 剪土仍鹑首,疏邦自犬牙。 秦关通使节,灞水渡征车。 过邑恩难屡,堂登礼更嘉。 何如北山客,行役动长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等:指周朝的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 周分国:周朝时期,根据爵位分封诸侯国。
  • 三王:指汉朝的三位开国功臣,即韩信、彭越、英布,他们被封为王。
  • 汉世家:汉朝的贵族家族。
  • 敦帝族:敦厚地对待皇族。
  • 皇华:指皇帝的使者。
  • 剪土:分割土地。
  • 鹑首:古代星宿名,这里可能指分割土地的方式。
  • 疏邦:分割的国家。
  • 犬牙:形容地界交错,如犬牙交错。
  •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
  • 通使节:使者通行。
  • 灞水:河流名,位于陕西省。
  • 征车:指使者的车辆。
  • 过邑:经过城邑。
  • 堂登:指进入官府或贵族的厅堂。
  • 北山客:指隐居在北山的人。
  • 行役:指出行或服役。
  • 长嗟:长叹。

翻译

周朝根据五等爵位分封诸侯国,汉朝的三位功臣被封为王,成为世家。时常听说皇帝厚待皇族,不时派遣使者出使。分割土地如同星宿鹑首,国家边界犬牙交错。秦地的关隘通向使者的道路,灞水河畔使者的车辆渡过。经过城邑时难以频繁停留,进入官府或贵族的厅堂则礼仪更加隆重。这让人不禁想起北山的隐士,出行或服役时总是长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周朝和汉朝的分封制度,以及皇族与使者的往来。通过对比秦关与灞水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分封制度的回忆和对使者旅途的描绘。诗末提及北山客的长叹,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高叔嗣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 1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