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酬宋军咨见寄

· 高启
我酒且缓倾,听君放歌行。君歌意何苦,慷慨陈平生。 少为斗鸡儿,鲜裘夺春明。走马出飞弹,撇捩夸身轻。 气服诸侠徒,不倚父与兄。落花锦坊南,美人理妆迎。 绿云晚不度,楼上鸣瑶筝。酒酣迸五木,脱帽呼输赢。 及壮家已破,狂游耻无成。太白犯紫微,三辰晦光精。 金镜偶沦照,干戈起纷争。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 遂寻鬼谷师,从之学言兵。石室得《阴符》,龙虎随权衡。 业成事燕将,远戍三关营。岩谷雨雪霏,哀兽常夜鸣。 抚剑起流涕,军中未知名。奇勋竟难图,回临石头城。 石头何壮哉,山盘大江横。黄旗想王气,玉树闻歌声。 晚登临沧观,恻怆怀古情。览时识祸机,不因忆莼羹。 飘然别戎府,震泽还东征。归来访乡闾,乱余掩蓬荆。 旧宅人已改,荒池泉尚清。瘦妻倚寒机,正叹伊威盈。 从兹谢行役,闲园事躬耕。懒求荐辟书,傲然揖公卿。 衰蕙吊蟋蟀,柔桑唤鹂鹒。闭门节屡变,壮魄空潜惊。 昔同徒步人,十年拥麾旌。鸿毛独未顺,蹭蹬违霄程。 知音竟为谁,四海嗟茕茕。齐竽不解奏,楚璞何由呈。 顾余虽腐儒,当年亦峥嵘。小将说诸侯,捧槃定从盟。 大欲千万乘,献策登蓬瀛。洪澜阻川途,浮云蔽天京。 终焉困泽畔,日暮吟蓠蘅。贱贫此时居,复与丧乱并。 何殊九月中,严霜折枯茎。颇闻君子心,道穷贵益贞。 己志不获施,安用轩裳荣。今晨喜逢君,有壶对前楹。 风日初澹沲,樱桃作繁英。适意不一醉,屑屑徒悲萦。 达人若相遇,大笑绝冠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慷慨:情绪激昂。
  • 鲜裘:华丽的衣服。
  • 撇捩:迅速转动。
  • 输赢:胜负。
  • :投掷。
  • 鬼谷:指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 阴符:古代兵书,传说为鬼谷子所著。
  • 龙虎:比喻权势。
  • 震泽: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境内。
  • 莼羹:一种食物,这里指家乡的食物。
  • 伊威:一种小虫,这里比喻生活的艰辛。
  • 荐辟:推荐。
  • 峥嵘:不平凡,杰出。
  • 蓬瀛:传说中的仙山,比喻高位。
  • 澹沲:平静。
  • 屑屑:琐碎。

翻译

我慢慢饮酒,听你放声歌唱。你的歌声中充满了苦涩,慷慨激昂地陈述着你的生平。 年少时,你是个斗鸡的少年,穿着华丽的衣服,在春天里显得格外耀眼。你骑马出去打猎,身手敏捷,迅速转动,自夸身体轻盈。 你的气势压倒了其他侠士,不依赖父亲和兄弟。在花落如锦的坊南,美丽的女子正在整理妆容迎接你。 夜晚,绿云般的头发未曾梳理,楼上响起了瑶筝的美妙音乐。酒酣耳热之时,你投掷五木,脱帽呼喊胜负。 到了壮年,家道已经衰败,你因狂游而感到羞耻,因为一事无成。太白星侵犯了紫微星,使得三辰星的光芒黯淡。 金镜偶尔沦陷,干戈四起,纷争不断。中原尚未失去鹿,东海的鲸鱼正在横行。 于是你寻找鬼谷子为师,跟随他学习兵法。在石室中得到《阴符》,龙虎般的权势随之而来。 你为燕将效力,远赴三关营地。岩谷中雨雪纷飞,哀兽常在夜晚鸣叫。 你抚剑流泪,军中还未有名。奇功伟业难以图谋,你回到石头城。 石头城多么壮观,山脉盘绕大江。黄旗飘扬,仿佛王气仍在,玉树下传来歌声。 傍晚登上临沧观,心中充满悲伤,怀念古时的情怀。你观察时势,认识到祸机,并非因为思念家乡的食物。 你飘然离开戎府,回到震泽向东征。归来后探访乡里,战乱后只剩下掩映的蓬荆。 旧宅已经人去楼空,荒池中的泉水依然清澈。瘦弱的妻子依靠着寒冷的织机,感叹生活的艰辛。 从此你告别了行军生涯,闲园中亲自耕作。懒得求取推荐,傲然面对公卿。 你以衰蕙吊祭蟋蟀,用柔桑呼唤鹂鹒。闭门不出,节令屡次变换,壮志潜藏,心中惊恐。 昔日与你一同徒步的人,十年间已经拥有旗帜。你却像鸿毛一样不顺,坎坷地违背了天命。 你的知音究竟是谁,四海之内你孤独无助。齐国的竽不再演奏,楚国的璞玉怎能呈现。 尽管我是个腐儒,但当年也曾不凡。我曾向诸侯进言,捧着盘子确定盟约。 我曾希望登上千万乘的高位,献策进入蓬瀛仙山。但洪流阻挡了道路,浮云遮蔽了天京。 最终我在泽畔困顿,日暮时吟咏蓠蘅。我此时处于贫贱,又与丧乱并存。 这无异于九月的严霜,折断了枯茎。我听说君子之道,穷困时更应保持坚贞。 我的志向未能实现,又何必追求轩裳的荣耀。今天早晨喜逢你,有酒在前楹对饮。 风日初静,樱桃盛开如繁英。适意并非一醉,琐碎的忧愁只是徒增悲萦。 如果达人们相遇,他们会大笑,冠缨都会断绝。

赏析

这首诗是高启对宋军咨的生平经历的感慨和回忆。诗中,高启通过对宋军咨年轻时的豪迈、壮年的挫折以及晚年的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从繁华到衰败,再到淡泊名利的人生轨迹。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宋军咨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高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