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

· 高启
南囿薰风吹葛衣,汀花未露岸花稀。 水神庙下莎侵路,江叟门前柳映矶。 犊卧已知耕耒歇,鸥惊长见钓船归。 天随宅畔吾曾住,留得闲絪挂夕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囿(yòu):南方的园林或草地。
  • 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汀花:水边平地上的花。
  • 水神庙:供奉水神的庙宇。
  • (suō):莎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江叟:江边的老人。
  • (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 (dú):小牛。
  • 耕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这里指耕作。
  • 鸥惊:鸥鸟被惊飞。
  • 钓船:钓鱼的小船。
  • 天随宅:指隐居的地方。
  • 闲絪(yīn):指闲适的生活。
  • 夕晖:夕阳的光辉。

翻译

南方的园林里,和暖的东南风吹拂着我的葛布衣裳,水边平地上的花朵还未盛开,岸边的花儿也稀疏。在水神庙下,莎草侵占了小路,江边的老人门前,柳树映衬着水边的岩石。小牛已经躺下,我知道耕作已经停歇,鸥鸟时常被惊飞,仿佛是看见了钓船归来。我曾经住在那隐居的地方,留下了闲适的生活,挂在夕阳的余晖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南囿”、“薰风”、“葛衣”等意象,传达出初夏时节的和暖与宁静。水神庙下的莎草、江叟门前的柳树,以及小牛的安卧和鸥鸟的惊飞,都生动地勾勒出了江村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恬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夕阳的余晖更是增添了一抹温馨和怀旧的色彩。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