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山草堂感怀

故国松楸里,君臣几杜鹃。 卧龙成白首,跃马已黄泉。 风雨悲寒食,干戈失墓田。 先人薇蕨在,采采暮云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舂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常用来指隐士的住处。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
  • 杜鹃:鸟名,常用来象征哀愁和思乡。
  • 卧龙:指隐居的贤才,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或他人。
  • 跃马:比喻英勇战斗或迅速行动。
  • 黄泉:指阴间,即人死后去的地方。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 干戈:指战争。
  • 墓田:指墓地。
  • 薇蕨:指野菜,象征简朴的生活。
  • 采采:形容采摘的样子。
  • 暮云:傍晚的云,常用来象征日暮或思乡之情。

翻译

在故国的松树和楸树之间,君臣几度听到杜鹃的哀鸣。 隐居的贤才已白发苍苍,英勇的战士也已长眠地下。 风雨中悲叹寒食节,战争中失去了祖先的墓地。 先人的野菜还在,我采摘它们在傍晚的云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战乱中失去家园的悲痛。诗中通过松楸、杜鹃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卧龙成白首、跃马已黄泉的对比,突显了时光流逝和英雄末路的感慨。风雨悲寒食、干戈失墓田,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乱破坏家园的深切痛惜。最后,采采暮云边的薇蕨,既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先人的缅怀,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