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水

梅花?水地,幽绝可逃秦。 耕凿无馀事,衣冠在野人。 人人持鹿铁,处处见熊伸。 徭女歌声好,风吹听不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ǎ):古同“拉”,指水流声。
  • 幽绝:幽静至极。
  • 逃秦:逃避战乱,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逃秦时乱”指逃避秦朝的战乱。
  • 耕凿:耕田凿井,指农耕生活。
  • 馀事:其他的事情。
  • 衣冠:指文明礼仪,这里指普通百姓的穿着。
  • 野人:指乡野之人,即普通百姓。
  • 持鹿铁:手持鹿角和铁器,可能指狩猎或农耕工具。
  • 熊伸:熊的伸展,可能指熊的动作或熊皮。
  • 徭女:指从事徭役的女子。
  • 不真:听不清楚。

翻译

梅花盛开之地,水声潺潺,幽静至极,仿佛可以逃避战乱的秦朝。在这里,人们除了耕田凿井,没有其他杂事,他们的衣着简朴,如同乡野之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鹿角和铁器,四处可见熊的伸展。从事徭役的女子歌声优美,但风吹过,歌声变得模糊,听不清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乡村景象,通过“梅花?水”和“幽绝可逃秦”等词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自足的生活氛围。诗中“耕凿无馀事”和“衣冠在野人”反映了当地居民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衣着风格。后两句“徭女歌声好,风吹听不真”则增添了一抹神秘和遥远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