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上连州

不妨滩石乱,溪女解篙舟。 舟似腰肢折,篙随瀑布流。 水声惊万壑,林气似三秋。 风小帆频落,沿洄未免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āo):撑船用的长竹竿。
  • 腰肢折:形容船在水中弯曲行驶的样子,好像人的腰肢在弯曲。
  • 瀑布流:形容篙随着水流,像瀑布一样流动。
  • 万壑:形容水声在众多山谷中回响。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这里形容林中的气息像深秋一样清新。
  • 沿洄:沿着水流上下游动。

翻译

不必担心滩石的杂乱,溪边的女子懂得如何撑船。 船只在水中的弯曲行驶,就像人的腰肢在弯曲,撑船的竹竿随着水流,像瀑布一样流动。 水声在众多山谷中回响,林中的气息像深秋一样清新。 风小了,船帆频繁地落下,沿着水流上下游动,不免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船行溪中的景象,通过“舟似腰肢折,篙随瀑布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船行水中的动态美。诗中“水声惊万壑,林气似三秋”则进一步以声音和气息的描写,增强了自然景色的感染力。尾联“风小帆频落,沿洄未免愁”则透露出诗人对旅途的不安与忧愁,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