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过张文烈战没处

山城百战后,萧索似雎阳。 鬼哭无天命,乌啼是国殇。 几人留岛屿,何处吊沅湘。 脉脉回舟去,闻笳更断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增城: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区。
  • 张文烈:人名,可能是明末清初的抗清烈士。
  • 战没:战死。
  •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 雎阳:地名,古代城池,这里用来比喻增城的凄凉景象。
  • 鬼哭:形容战后的凄惨景象。
  • 天命:指天意或命运。
  • 乌啼:乌鸦的叫声,常用来象征死亡或不祥。
  • 国殇:为国捐躯的烈士。
  • 岛屿:这里可能指抗清力量退守的海岛。
  • 沅湘:湖南的两条河流,这里泛指湖南地区,也可能是指烈士的故乡或埋葬地。
  • 脉脉:形容眼神含情,这里可能指心情沉重。
  • :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这里指听到笳声感到悲伤。

翻译

山城经历了百次战斗后,景象凄凉冷落,如同古代的雎阳。 战后的凄惨景象中,鬼魂哭泣,似乎天命已失,乌鸦的叫声象征着国家的烈士。 有多少人留在了海岛上,哪里可以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心情沉重地乘舟返回,听到笳声更是让人心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后山城的凄凉景象,通过“鬼哭”、“乌啼”等意象深刻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悲痛。诗中“几人留岛屿,何处吊沅湘”反映了对抗清烈士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结尾的“闻笳更断肠”则进一步加深了悲怆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战乱时代深重的哀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