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舟中望金焦二山作

一水分京口,双峰作海门。 潮蒸寒日气,天插白云根。 十里钟声接,中流塔影奔。 茫茫吴楚恨,呜咽与谁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的古称。
  • 金焦二山:指金山和焦山,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因有金山寺而著名,焦山则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
  • 海门:指江河入海处,这里比喻金焦二山如同门户。
  • 潮蒸:潮水蒸发。
  • 天插白云根:形容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如同白云的根基。
  • 钟声:指寺庙中的钟声。
  • 塔影:指金山寺塔的影子。
  • 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的简称,泛指江南地区。
  • 呜咽:低声哭泣,这里形容心情沉重。

翻译

江水将京口一分为二,金山和焦山如同海门般屹立。 潮水蒸发,寒日之气弥漫,山峰高耸,云雾缭绕。 十里之外,寺庙的钟声接连不断,江中流水中,金山寺塔的影子随波逐流。 在这茫茫的江南之地,心中的恨意沉重,却无人可以倾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京江舟中远望金焦二山的景象,通过“一水”、“双峰”、“潮蒸”、“天插白云根”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山的壮阔与自然的神秘。诗中“十里钟声接,中流塔影奔”一句,以声音和光影的交织,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结尾的“茫茫吴楚恨,呜咽与谁论”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