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作

乞食宁无路,言辞拙奈何。 事亲方日短,为道已年多。 竹影宜明月,松身厌女萝。 鹿巾时自著,巢父一相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乞食:讨饭。
  • 宁无:难道没有。
  • 言辞拙:说话笨拙,不善表达。
  • 事亲:侍奉父母。
  • 方日短:时间短暂。
  • 为道:追求道德修养。
  • 年多:多年。
  • 竹影:竹子的影子。
  • :适合。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松身:松树的身躯。
  • :不喜欢。
  • 女萝:一种攀缘植物。
  • 鹿巾:鹿皮制成的头巾,古代隐士的服饰。
  • 时自著:时常自己戴上。
  • 巢父: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 相过:相互拜访。

翻译

难道没有讨饭的路吗?只是我说话笨拙,不知如何是好。 侍奉父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追求道德修养已经多年。 竹子的影子适合在明亮的月光下,松树的身躯不喜欢被女萝攀附。 我时常自己戴上鹿皮头巾,像巢父那样的隐士也会来拜访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道德修养的坚持。诗中,“乞食宁无路”一句,既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奈。而“事亲方日短,为道已年多”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道德修养的执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守道德信念的决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