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太白山人歌
吾闻太白之山倚西极,华岳崚嶒势相敌。上凌刚风太古雪尚寒,下抚苍茫鸟无力。
吁嗟兹山有径不与终南通,士将避世往往游其中,超历万壑巢云松。
伊昔丈人负刍者,危言曾动河汾公,至今谈麈流清风。
孙君关中豪,仰止兹山高。自称山人巾葛白布袍,入山静坐观众妙,出指八极将翔翱。
胸有五色文,眼底无青紫。名家自视出杜陵,走笔题诗乃如史。
子长有语称董生,季主何心讥贾子。迩来五见江东春,南寻禹穴能知津。
相逢下我东野拜,何人复谓秦无人。我作山人歌,物色其柰山人何。
山林岁年晚,江海风雨多。山人不归太白空嵯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 刚风:强烈的风。
- 刍者:割草的人,此处指普通百姓。
- 谈麈(zhǔ):谈论时所用的拂尘,比喻高谈阔论。
- 巾葛:头巾和葛布,指简单的服饰。
- 八极:指极远的地方。
- 青紫:古代高官的服饰颜色,代指高官显贵。
- 杜陵:地名,此处指杜甫,因其曾自称“杜陵野老”。
- 子长:司马迁的字,此处指其著作《史记》。
- 季主: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政治家。
- 禹穴:指传说中大禹的墓穴,位于浙江绍兴。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翻译
我听说太白山屹立在西极之地,与华山的高峻山势相匹敌。山顶上强风凛冽,太古的积雪尚未融化,寒冷至极;山下是苍茫的大地,鸟儿飞翔也显得无力。
哎呀,这座山虽然有路,却不通往终南山,士人们为了逃避世俗,常常在其中游历,穿越万壑,筑巢于云松之上。
古时候有位割草的老人,他的直言曾感动了河汾的公卿,至今他的高谈阔论仍流传着清风。
孙君是关中的英豪,他仰慕这座山的高峻。他自称山人,头戴白巾,身穿葛布袍,进山静坐以观察万物的奥妙,出山则指向八方,欲展翅翱翔。
他的胸中怀有五彩的文采,眼前却无高官显贵的影子。他自视出身名门,如同杜甫,挥笔题诗,其诗如史。
司马迁曾赞扬董仲舒,贾谊又何必讥讽呢。近年来,我五次见到江东的春天,南寻禹穴,自知其道。
相遇时,我如东野般下拜,还有谁会说秦地无人呢。我作这首山人之歌,山人的风采又岂是山川所能比拟。
山林中的岁月渐晚,江海上的风雨渐多。山人若不归来,太白山也将空自高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太白山的雄伟与士人隐逸的情怀,通过对山势的夸张描绘和对山人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太白山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