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行

· 宗臣
浮云压地乌夜啼,家家人听作天鸡。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云压地乌夜啼:浮云遮蔽了天空,乌鸦在夜里啼叫。
  • 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这里比喻乌鸦的啼叫被误认为是天鸡的叫声。
  • 王孙:泛指贵族子弟。
  • 芳草春萋萋:春天的芳草茂盛。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和诗人。
  • 五柳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其宅旁有五棵柳树。
  • 秦人:指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令,彭泽古属秦地。
  • 桃花蹊:指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
  • 英雄偃蹇:英雄困顿不得志。
  • 偃蹇(yǎn jiǎn):困顿,不得志。
  • 颜色:这里指态度、行为。
  • 时人:当时的人,世俗之人。
  • 眼底:眼前。
  • 江流不肯西:比喻事物不可逆转,江水向东流,不会向西。

翻译

浮云低垂,遮蔽了大地,乌鸦在夜中啼叫,家家户户都误以为是天上的鸡鸣。 贵族子弟为何还要远游,江南的春天,芳草茂盛。 陶渊明也有他的五柳宅,人们常怀念他笔下的桃花源。 英雄即使困顿又何妨,态度岂会因时人的看法而低沉。 你看眼前所遇之人,谁能像江水那样,永远不向西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浮云、乌鸦、春天芳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五柳宅和桃花源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屑。诗中“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一句,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结尾的“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则深刻寓意了人生不可逆转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坚持自我、不随俗流的坚定态度。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