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泽正月五日早见示
人人有此珠,万古天地宝。
法当潜厥光,蚌壳护其表。
能使华岳移,可叱峡流倒。
未若床缺足,梓匠不自造。
脱华培深根,屏翳返内照。
与辨以兴戎,宁讷而出好。
恭惟羲皇心,岂有夜与晓。
我眼彻地底,常见日皎皎。
爰自彖及系,纂述屡脱稿。
仙游慕升飞,佛障怯烦恼。
九转与八解,终不摆缠绕。
彼岂知吾学,往来玩大小。
艮止体阴负,离明决阳抱。
平生无所媚,不灶亦不奥。
突过子云玄,眇视老氏妙。
慎察进退间,以为先师报。
宜耦长沮耕,遑待方朔诏。
黑头气公旺,黄馘项吾槁。
一当蛰幽閒,一当翔穹昊。
何以明其然,□□□衰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君泽: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蚌壳:蚌的外壳,这里比喻保护珍贵之物的屏障。
- 华岳:指华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高大雄伟。
- 峡流:峡谷中的水流,比喻强大的力量。
- 床缺足:比喻基础不稳固。
- 梓匠:木匠,这里指工匠。
- 屏翳:古代传说中的神名,这里指排除杂念。
- 内照:内心自省。
- 讷:说话迟钝,这里指谨慎言辞。
- 羲皇: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古代的智慧。
- 彖:《易经》中解释卦辞的部分。
- 系:《易经》中解释爻辞的部分。
- 脱稿:完成文稿。
- 九转:道教中指炼丹的过程,九次转变。
- 八解:佛教中指八种解脱之道。
- 缠绕:束缚,困扰。
- 艮止:《易经》中的艮卦,象征静止。
- 离明:《易经》中的离卦,象征光明。
- 不灶亦不奥:不依赖神秘的力量,也不追求深奥的道理。
- 子云玄: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的玄学思想。
- 老氏妙:指老子的道家思想。
- 先师:指已故的老师或先贤。
- 长沮:古代隐士,比喻隐居生活。
- 方朔诏:指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诏书,这里指官职。
- 黄馘:黄色的脸颊,指年老。
- 蛰幽閒:隐居静养。
- 翔穹昊:在天空中飞翔,比喻自由自在。
翻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珍贵的明珠,它是天地间永恒的宝藏。应当隐藏它的光芒,像蚌壳一样保护它的外表。它能够移动华山,使峡谷的水流倒流。但不如床缺了一只脚,工匠不能自己制造。摆脱表面的华丽,培养深厚的根基,排除杂念,回归内心的自省。与其争论而引发冲突,不如谨慎言辞而说出好话。我想象伏羲的心思,不会有夜晚与早晨的分别。我的眼睛能看透地底,常常见到明亮的太阳。从《易经》的彖辞到系辞,我多次脱稿重写。羡慕仙人的飞升,害怕佛家的烦恼。无论是道教的九转炼丹还是佛教的八解脱,最终都无法摆脱缠绕。他们哪里知道我的学问,我往来于大小事物之间。艮卦代表静止,离卦代表光明,我体阴负,决阳抱。我一生无所求媚,不依赖神秘的力量,也不追求深奥的道理。超越了扬雄的玄学,轻视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谨慎地观察进退之间,以此来报答先师的教诲。我宁愿像长沮一样耕田,也不急于等待官职的召唤。黑头时气盛,黄脸时我已老。一时隐居静养,一时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如何证明这一切,我已经衰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珍贵之物的保护与追求,以及对于学问和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珠”的比喻,强调了内心的宝藏需要被妥善保护,不被外界的华丽所迷惑。诗人通过对《易经》卦象的引用,展示了自己对于阴阳、动静的理解,以及对于道教和佛教思想的批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官职的不屑,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