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

· 方回
青藜夜照玉堂直,外补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 魏晋力命王略帖,摹临有过无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隶,兼有与可伯时癖。 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掷缣帛。 门前踏断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 有时乘兴扫龙蛇,图画纸素动成疋。 有时厌俗三叹息,何乃以此为人役。 如池如沟弃残墨,如冢如陵堆败笔。 太湖西畔松雪斋,七弦风清碧山碧。 桃花水肥钓鳜鱼,春雨春风一蓑笠。 胡为拾此复尘埃,鸣鞭更上金台驿。 白马四十二章来,一大藏今五千帙。 订讹补讹重缮写,金字琅函较甲乙。 考工记属冬官卿,润文使专宰相职。 北门学士董此事,一儒迥胜缁辈百。 精神如玉鬓如漆,天上知己密如栉。 省台要官俱可得,还自管城子中出。 右军写经博白鹅,孰与明时见数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藜:古代用来点火的竹制器具。
  • 玉堂:指宫廷中的翰林院。
  • 外补:指外放任职。
  • 二千石:古代官职的俸禄等级,这里指高级官员。
  • 艺能:技艺才能。
  • 魏晋力命王略帖:指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
  • 摹临:模仿临摹。
  • 真行草:书法的三种字体。
  • 篆隶:古代的两种字体。
  • 与可伯时癖:指对书法的特别爱好。
  • 士庶:士人和普通百姓。
  • 缣帛:古代的丝织品,常用来写字。
  • 铁门限:指非常坚固的门槛,比喻难以逾越的界限。
  • 龙蛇:比喻书法的笔势。
  • 图画纸素:指绘画和书法的材料。
  • 动成疋:指作品完成后被珍视。
  • 三叹息:多次叹息,表示无奈或不满。
  • 为人役:为他人服务。
  • 如池如沟:形容墨迹之多。
  • 如冢如陵:形容堆积如山。
  • 松雪斋:赵孟頫的书斋名。
  • 七弦:指古琴。
  • 碧山碧:形容山水之美。
  • 桃花水:春天的河水。
  • 钓鳜鱼:钓鱼。
  • 春雨春风:春天的景象。
  • 鸣鞭:挥动马鞭。
  • 金台驿:指高级的驿站。
  • 白马四十二章:指佛教经典。
  • 一大藏:指佛教的大藏经。
  • 五千帙:指大量的书籍。
  • 订讹补讪:校正错误,补充缺失。
  • 金字琅函:用金字书写的珍贵书籍。
  • 甲乙:指书籍的等级。
  • 考工记:古代的一部书。
  • 冬官卿:古代官职。
  • 润文使:负责润色文字的官员。
  • 北门学士:指翰林院的学者。
  • 缁辈:指僧侣。
  • 精神如玉鬓如漆:形容精神状态和外貌。
  • 密如栉:形容关系紧密。
  • 省台要官:指高级官员。
  • 管城子:指笔。
  • 右军:指王羲之,古代著名书法家。
  • 博白鹅:指王羲之以书法换取白鹅的故事。

翻译

赵子昂在宫廷中夜以继日地工作,外放任职已达到高级官员的地位。他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技艺而受到牵累,因为他的书法在当今天下无人能及。他模仿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真、行、草还是篆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书法爱好与可伯时相似,小到士人和普通百姓都带着卷轴来求字,大到王侯都用珍贵的丝织品来交换。他的门前踏破了坚固的门槛,人们苦苦寻求他的真迹。有时他乘兴挥毫,作品完成后就被珍视。有时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叹息自己为何要为人服务。他的墨迹多得像池塘和沟渠,废弃的笔堆积如山。在太湖西畔的松雪斋,七弦琴声在碧山碧水中回荡。在桃花盛开的河边,他钓鱼,享受春雨春风。为何还要回到尘埃中,挥动马鞭前往高级的驿站。他带回了佛教经典,校正补充,用金字书写,整理成珍贵的书籍。他考究古代的书籍,润色文字,作为翰林院的学者,他的价值远超僧侣。他的精神状态和外貌都很好,与天上的知己关系紧密。他可以成为省台的高级官员,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笔下。王羲之曾用书法换取白鹅,但赵子昂在明朝的成就更为显著。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赵子昂的书法艺术和他在官场上的成就。诗中详细描述了赵子昂的书法技艺,以及他的作品如何受到人们的追捧。同时,也表达了对赵子昂选择继续在官场中奋斗的理解和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赵子昂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