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
我读渊明诗,不忍复去手。
休官四十一,不肯恋五斗。
二十三霜秋,篱下作重九。
朝亦一杯酒,暮亦一杯酒。
南北几蛙紫,能尔一醉否。
义熙所以立,寄奴幸而偶。
牧野诛独夫,夷齐尚弗取。
窃评首阳山,乃后有五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忍:不忍心,不愿意。
- 休官:辞去官职。
- 五斗:古代官俸的一种计量单位,这里指官职。
- 霜秋:深秋,指寒冷的秋天。
-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蛙紫:蛙鸣,形容蛙声。
- 能尔:能够如此。
- 义熙:晋安帝的年号。
- 寄奴:指晋安帝司马德宗,因其被废后被封为寄奴。
- 牧野:古代地名,周武王伐纣的战场。
- 独夫:指商纣王。
- 夷齐:指商朝末年的贤士伯夷和叔齐。
- 窃评:私下评论。
- 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五柳先生传》而得名。
翻译
我读陶渊明的诗,舍不得放下手。 他在四十一岁时辞官,不愿留恋那五斗米的官职。 在二十三年的深秋,他在篱笆下庆祝重阳节。 早上也喝一杯酒,晚上也喝一杯酒。 无论南北蛙声如何,能否这样一醉方休。 晋安帝之所以能立,是因为寄奴司马德宗的幸运。 在牧野诛杀了独夫商纣王,连伯夷和叔齐都不屑一顾。 我私下评论首阳山,后来才有五柳先生的传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歌的深厚喜爱和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不忍复去手”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陶渊明诗作的痴迷。通过对比陶渊明的辞官与晋安帝的幸运,作者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品格的敬仰。最后,通过对首阳山和五柳先生的提及,作者进一步赞美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其诗歌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三月初五日孟君复王元俞治中十人同会分韵得诗字 》 —— [ 元 ] 方回
- 《 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无十日晴之句去立夏无几日愈雨足成五诗 》 —— [ 元 ] 方回
- 《 再用前韵呈元煇二首 其二 》 —— [ 元 ] 方回
- 《 铅山虞华甫往谢叠山枋得君直为书耕隐二字今年八十一其子舜臣字舜民来见尝师君直年四十九求赋耕隐诗 》 —— [ 元 ] 方回
- 《 清湖春早二首 》 —— [ 元 ] 方回
- 《 送郭伯川 》 —— [ 元 ] 方回
- 《 九月二十五书事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