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岳德裕如大都

· 方回
岳忠武王炎兴中,才跨光世俊世忠。人见百战百胜功,孰知洙泗储心胸。 奸桧忮忍摧英雄,秦贼之臭传无穷。忠武馨香迥不同,鬼神呵护垂箕弓。 子子孙孙有祖风,允文允武足临容。敦以阅乐诗书崇,维德裕甫明且聪。 昭文大学其宗公,招之使来有秋鸿。贤父贤兄笑颜红,酌酒赆别浮金钟。 有马有车舟有篷,脯腊湩酪羊豕熊。藕莲梨枣蘋蕴葑,罍之俎之笾豆丰。 文宾诗客罔不从,軷祀而行气如虹。浙之西而淮之东,中原广大尧民雍。 邹鲁齐赵森儒宫,默会寸心豁双瞳。卢沟之水何溶溶,五门佳气瞻郁葱,殿上日月朝衮龙。 马亿万万休战攻,猎围发踪无豜豵。海东青上天无穹,天鹅脑碎飘虚空。 书生匪我求童蒙,桥门冠带新辟廱。六艺一经或一通,加之官爵与磨砻。 千里虎符百里铜,君遨王京登丹枫。即沾一命寿乃翁,归欤不见橘霜浓。 近在新年桃李秾,莺莺燕燕飞蝶蜂。满斟环坐绣芙蓉,春满一家和气融。 我有一言如药石,后生仕宦非所急。明时用人略梯级,况乃要路荐引密,集贤翰林真可得。 我身自有本来物,官小官高何损益。君家万卷刻书籍,此事乃一大功德。 陶铸青衿千百亿,归而求之不凿壁。一灯可费十年力,然后自观语与默。 一默浩养百虫蛰,一语九霄轰霹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鲁国的两条河流,常用来代指鲁国,这里指代岳飞的学问和修养。
  • 忮忍:嫉妒残忍。
  • 馨香:芳香,比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
  • 垂箕弓:传说中的神弓,比喻岳飞的英勇和神助。
  • 允文允武:既有文才又有武艺。
  • 敦以阅乐诗书崇:推崇阅读、音乐、诗歌和书籍。
  • 维德裕甫:指岳德裕,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昭文大学:指学问渊博,文采昭彰。
  • 赆别:送别时的礼物。
  • 湩酪:乳酪。
  • :一种水生植物。
  • 罍之俎之笾豆丰:形容宴席上的器皿和食物丰富。
  • 軷祀: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 尧民雍:像尧帝时代的百姓一样和谐。
  • 卢沟之水:指卢沟桥下的河水。
  • 五门佳气:指皇城的五座门,象征着皇家的吉祥之气。
  • 衮龙:指皇帝的龙袍。
  • 豜豵:小猪。
  • 海东青:一种猛禽,常用来比喻英勇的战士。
  • 桥门冠带:指学府的门和学子们的服饰。
  • 六艺一经或一通:指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一经(儒家经典)的精通。
  • 磨砻:磨练,锻炼。
  • 虎符:古代调兵的信物。
  • 橘霜浓:指秋天的景象,比喻时光的流逝。
  • 绣芙蓉:绣有芙蓉图案的衣物,比喻华丽。
  • 药石:比喻忠言或良药。
  • 梯级:比喻晋升的阶梯。
  • 集贤翰林:指集贤院和翰林院,古代的高级学府和文官机构。
  • 陶铸:培养,塑造。
  • 凿壁:比喻刻苦学习。
  • 一灯:比喻学问的积累。
  • 一默浩养百虫蛰:沉默可以培养深厚的内涵。
  • 一语九霄轰霹雳: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翻译

岳飞在炎兴年间,才华横溢,胜过光世和俊世忠。人们只看到他百战百胜的功绩,却不知他的学问和修养源自洙泗。奸臣秦桧嫉妒残忍,摧毁英雄,秦贼的恶名流传无穷。岳飞的英名却迥然不同,鬼神都保护着他,如同垂下的神弓。他的子孙继承了祖风,既有文才又有武艺,足以应对各种场合。推崇阅读、音乐、诗歌和书籍,岳德裕明理且聪慧。学问渊博,文采昭彰,招他前来,如同秋天的鸿雁。贤父贤兄笑容满面,为他送行,举杯祝福,酒杯中浮着金色的钟声。有马有车,舟上有篷,宴席上摆满了肉食和乳酪,还有各种水果和蔬菜,器皿和食物丰富。文人宾客无不随行,举行祭祀仪式,气氛如虹。从浙江到淮东,中原广大,百姓和谐如尧帝时代。邹鲁齐赵地区儒学兴盛,默默体会,双眼豁然开朗。卢沟桥下的河水宽广,皇城的五座门散发着吉祥之气,殿上日月照耀着皇帝的龙袍。马匹亿万,休战攻伐,狩猎时发号施令,没有小猪。海东青飞上高空,天鹅的脑髓碎裂,飘散在空中。学者并非我寻求的孩童,学府的门和学子们的服饰,新的学府正在建立。精通儒家六艺和一经,加上官爵和锻炼。千里之外的虎符,百里的铜,你将在王京登丹枫。即使只沾一命,也要祝福你的父亲,归来时不见秋天的橘霜浓。近在新年,桃李盛开,莺莺燕燕,飞蝶蜂舞。满座绣有芙蓉图案的衣物,春意盎然,一家人和气融融。我有一言如同良药,后生们不应急于仕宦。明时用人注重阶梯,何况是重要路途上的推荐,集贤院和翰林院真是合适。我身自有本来之物,官职高低有何损益。你家万卷书籍,这是极大的功德。培养千百亿青年,回归学问,不需凿壁偷光。一灯可以费十年之力,然后自观言语与沉默。沉默可以培养深厚的内涵,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为送别岳德裕前往大都而作,通过对岳飞的赞美和对岳德裕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后学的鼓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岳飞英勇事迹和深厚学问的敬佩,同时也寄寓了对岳德裕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其对时代英雄的崇高评价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