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吟

· 王恽
万方文物洽尧雍,若论声明极洛中。 地自水南连洛北,治从真庙到神宗。 总将六合清明气,散作三川礼让风。 道统有传程邵在,勋名无比富文崇。 棚车载酒都人赏,名教传家习俗同。 花木四时春不老,耕桑弥野岁长丰。 三千步障家虽侈,十二行窝乐最融。 春酒泛香沽翠幕,夜花和露买筠笼。 小车高阁期真侣,魏紫姚黄擅化工。 爱育总归君父圣,论思不出庙堂公。 荆舒变法无期月,社稷垂亡到一空。 读罢适然清兴远,一帘花影晓光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中:指洛阳,中国古都之一。
  • 尧雍:指尧帝的雍容大度。
  • 声明:声望和名誉。
  • 三川:指洛河流域,包括洛河、伊河、瀍河。
  • 程邵:指程颢和邵雍,均为北宋著名理学家。
  • 步障:指步行的屏障,比喻家中的豪华装饰。
  • 十二行窝:指家中十二个房间,形容家境富裕。
  • 魏紫姚黄:指魏国的紫色和姚国的黄色,比喻珍贵的物品。
  • 荆舒:指荆州和舒州,代指变法。
  • 社稷:古代指国家。

翻译

万方的文化都融洽在尧帝的雍容大度之中,若要论及声望和名誉,洛阳无疑是极盛之地。洛阳的地理位置,水南连着洛北,治理从真宗皇帝一直延续到神宗皇帝。整个国家都充满了清明之气,这些气散布在三川之地,形成了礼让的风气。道统的传承有程颢和邵雍这样的学者,他们的功名无比显赫,富文崇高。

人们用棚车载着酒,洛阳人都来欣赏,名教传家,习俗相同。四季如春,花木常青,耕桑遍布田野,年年丰收。家中虽有豪华的装饰,但十二个房间里充满了欢乐。春天在翠幕下沽酒,夜晚买花带露,装在筠笼里。期待与真正的伴侣一起乘坐小车或高阁,魏紫和姚黄的珍宝展现了工艺的精湛。

爱育总归于君父的圣明,论思不出庙堂的公卿。荆州和舒州的变法没有持续多久,国家几乎到了空无一物的地步。读完这些后,清晨的兴致悠远,一帘花影映着晓光,显得格外红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洛阳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通过对洛阳地理、历史、文化的赞美,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诗中“总将六合清明气,散作三川礼让风”体现了作者对清明政治和社会风气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程颢、邵雍等学者的提及,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变法失败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洛阳的繁华,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