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 王恽
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形胜地,古犹今。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人未老,鬓毛侵。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奠子: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 王恽: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
  • 壮河山表里:形容山河壮丽,内外皆美。
  • 百二喉襟:比喻地势险要,如同咽喉要道。
  • 形胜地:地势险要且风景优美的地方。
  • 古犹今:古时候和现在一样。
  • 风云全晋在:指山西一带历史上的风云变幻。
  • 草木故都深:指古都的草木依然茂盛,暗示历史的深远。
  • 淡长空:形容天空辽阔而显得淡远。
  • 孤鸟没:孤鸟消失在天际。
  • 总消沉:一切都显得沉寂。
  • 东山高卧:指隐居山林,典出《晋书·谢安传》。
  • 梁甫长吟:指在梁甫山长吟,梁甫山在今山东,古代文人常在此吟咏。
  • 鬓毛侵:指鬓发开始变白。
  • 平生多古意:一生中有很多怀古之情。
  • 落日更登临:在夕阳下再次登高。
  • 倚危阑:靠着高高的栏杆。
  • 穷远目:极目远眺。
  • 恐伤心:担心触景生情,引起伤感。

翻译

壮丽的山河内外,地势险要如咽喉。这风景优美的地方,古时候和现在一样。山西一带的历史风云,古都的草木依然茂盛。辽阔的天空显得淡远,孤鸟消失在天际,一切都显得沉寂。

隐居山林,在梁甫山长吟,人还未老,但鬓发已开始变白。一生中有很多怀古之情,在夕阳下再次登高。靠着高高的栏杆,极目远眺,担心触景生情,引起伤感。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通过对古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词中“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等句,既展现了山西的历史厚重,又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而“东山高卧,梁甫长吟”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