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怀古

· 王恽
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 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复可立见。 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 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最难结众心,存殁匪石转。 彼苍畀全节,谁为落贼便。 已矣君不忘,握爪掌为穿。 竟能济中兴,淮海了清奠。 至今忠烈气,皎皎白日贯。 贺兰观成败,不饮浮屠箭。 杀亡计多寡,此论诚可辨。 我来拜遗像,凛对如生面。 乞灵激懦衷,剸决刚同鍊。 朔风吹树声,尚想登陴战。 暮倚晕月城,悲歌泪如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舆(yú):指战车。
  • 猎火:战火。
  • (jìn):烧成灰烬。
  • 九县:泛指广大地区。
  • 睢阳(suī yáng):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
  • 蔽遮:遮挡,保护。
  • 二公:指两位英勇的将领。
  • 蝮螫(fù shì):蝮蛇的毒螫。
  • 解腕:断腕,比喻牺牲局部以保全大局。
  • 存殁(mò):生存和死亡。
  • 匪石:非石头,比喻坚定不移。
  • (bì):给予。
  • 握爪:紧握拳头。
  • 浮屠:佛塔,此处指箭塔。
  • 剸决(tuán jué):果断决策。
  • (liàn):炼制,比喻锻炼。
  • 登陴(pí):登上城墙。
  • 晕月城:月光下的城池。
  • (xiàn):小冰粒,比喻泪水。

翻译

战车震动大地而来,战火燃遍了九州。 睢阳是东南的要冲,江淮是国家的重要援军。 保护它不被敌人攻破,恢复国土指日可待。 两位将军明白这个道理,誓死守城不变心。 即使危险,但保全大局,如同被蝮蛇咬伤而断腕。 最难的是团结人心,无论生死都不动摇。 上天赐予他们全节,谁会轻易落入敌手。 已经如此,君王不忘他们的牺牲,紧握拳头,掌心都穿了。 最终帮助国家中兴,江淮地区恢复了清明。 至今他们的忠烈之气,如同皎洁的白日贯穿天地。 贺兰山见证了成败,他们不饮箭塔之箭。 计算杀敌多少,这种论调实在可辨。 我来到这里拜祭他们的遗像,面对他们凛然的生前面容。 祈求他们的精神激励我的懦弱,使我决策果断如同炼钢。 北风吹动树木发出声响,我仍能想象他们登上城墙作战的情景。 夜晚依偎在月光下的城池,悲歌中泪水如小冰粒般落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两位将领的英勇与忠诚。诗中,“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描绘了战争的惨烈,而“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则强调了睢阳的战略重要性。后文通过“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等句,赞颂了将领们的坚定与牺牲精神。最后,诗人通过“我来拜遗像,凛对如生面”等句,表达了对这些英雄的敬仰与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古代忠烈精神的颂歌。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