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道中

· 王恽
筑甬馀三百,湾环护漕沟。 重桥穿宝应,一岸入高邮。 水陆开亭转,烽烟静塞愁。 腰缠无十万,官遣上扬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筑甬(zhù yǒng):修建堤坝。
  • (yú):剩余。
  • 湾环:环绕的弯曲水道。
  • 护漕沟:保护运河的沟渠。
  • 重桥:多座桥梁。
  • 宝应:地名,今江苏省宝应县。
  • 一岸:指河的一边。
  • 水陆:水路和陆路。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的迹象。
  • 静塞愁:平静的边塞带来的忧愁。
  • 腰缠:指携带的财物。
  • 十万:指大量的钱财。
  • 官遣:官方派遣。
  • 扬州: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翻译

修建了三百多里的堤坝,环绕着保护运河的沟渠。 穿过宝应的多座桥梁,河的一边通向高邮。 水路和陆路都开辟了亭子,烽烟平息,边塞平静却带来忧愁。 我身上没有携带大量的钱财,却被官方派遣前往扬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前往扬州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筑甬馀三百,湾环护漕沟”展现了运河沿线的堤坝和沟渠,体现了对水利工程的重视。“重桥穿宝应,一岸入高邮”则通过桥梁和河岸的描写,勾勒出了旅途的地理特征。后两句“水陆开亭转,烽烟静塞愁”和“腰缠无十万,官遣上扬州”则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平静的忧愁以及对旅途的无奈,反映了元代边塞的安宁与个人的渺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