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掾中秋月

· 王逢
月入高天更漏迟,天香消尽桂花枝。 金晶气爽飘风露,银汉波翻动鼓旗。 蟋蟀满林罗袖湿,骆驼千帐笛声悲。 柴门此夜光如练,喜与休文一咏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 金晶:指月光。
  • 银汉:银河。
  • 罗袖湿:形容露水重,罗袖被露水打湿。
  • 休文:指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此处可能指沈掾。

翻译

月亮升至高空,夜更显得漫长,桂花枝上的天香已经消散。 月光如金晶般明亮,风露中更显清爽,银河波涛翻滚,仿佛鼓旗在动。 蟋蟀在林中鸣叫,露水打湿了罗袖,千帐骆驼的笛声悲凉。 柴门外的夜光如同白练,我欣喜地与休文一起吟咏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景象,通过月亮、桂花、银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金晶气爽飘风露”一句,以金晶喻月光,形容其明亮而清爽,给人以视觉和感觉上的双重享受。后句“银汉波翻动鼓旗”则通过银河的波涛,比喻出夜空中的壮阔景象。结尾处提到与休文共咏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中秋夜色的细腻感受。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