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牟仲启

· 方回
存斋尚书曾大父,勇退不肯登二府。 脱靴亭记斥巨阉,风节文章照千古。 雌甲偶同君乃祖,早衣绣衣持汉斧。 饮苕溪水二十年,杜门不出守环堵。 老眼青此名家孙,妙龄谨恪寡语言。 试文合应进士格,貤泽宜沾任子恩。 时异数奇以艺隐,粉墨丹青穷讨论。 建章宫可一尺纸,刻画万户雕千门。 东坡先生万卷腹,颜筋柳骨寓枯木。 我尝窃评文与可,所写是诗不是竹。 后生可畏但勉旃,矧尔文献亦西蜀。 读书少著十年工,落笔定无一点俗。 紫阳山下虚谷翁,悬知万古皆虚空。 虚翁之心卧我谷,夜啸山月朝吟风。 请君为我画此意,三间茅屋深云中。 我诗或足传不朽,与君姓字俱无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存斋尚书:指牟仲启的曾祖父,曾任尚书。
  • 二府:古代指宰相府和御史大夫府,这里指高官显贵。
  • 脱靴亭记:指牟仲启的曾祖父所写的一篇文章,文中斥责了权贵。
  • 巨阉:指权势极大的宦官。
  • 雌甲:古代指女性甲子,这里可能指牟仲启的祖父与作者同年。
  • 绣衣:指官服。
  • 汉斧:指汉代的斧钺,象征权力。
  • 苕溪:地名,在今浙江省。
  • 环堵:指简陋的居所。
  • 貤泽:指恩泽延续。
  • 任子恩:指任用子弟的恩典。
  • 建章宫:汉代宫殿名。
  • 颜筋柳骨:形容书法的笔力遒劲。
  • 文与可:宋代文人,擅长书画。
  • 勉旃:勉励。
  • 紫阳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 虚谷翁:作者自称。
  • 悬知:预知。

翻译

存斋尚书的曾祖父,勇敢地退隐,不愿登上高官显贵的二府。他写的《脱靴亭记》斥责了权势极大的宦官,他的风节和文章光照千古。你的祖父与我是同年的雌甲,早年穿着官服,手持象征权力的汉斧。在苕溪边生活了二十年,闭门不出,守着简陋的居所。

我看你这个名家之后,年轻时谨慎寡言。你的文章符合进士的标准,恩泽应该延续,任用子弟的恩典。时代变迁,命运多舛,你以艺术为隐,粉墨丹青,穷尽讨论。在一张纸上刻画出建章宫,雕琢千门万户。

东坡先生腹中藏万卷书,他的书法笔力遒劲,寓于枯木之中。我曾私下评价文与可,他所画的是诗而非竹。后生可畏,你要勉励自己,何况你的文献也出自西蜀。读书少用十年功,落笔定无一点俗气。

紫阳山下的虚谷翁,预知万古皆虚空。虚翁的心卧在我的谷中,夜晚在山月下长啸,早晨在风中吟诗。请你为我画出这意境,三间茅屋深藏在云中。我的诗或许足以传世不朽,与你的名字一样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赠给牟仲启的,诗中赞美了牟仲启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的才华。方回通过回顾牟仲启的曾祖父的勇敢退隐和文章风节,以及其祖父的官职和自己的交往,表达了对牟仲启的期望和鼓励。诗中还提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后辈的勉励。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对艺术的尊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