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鹿门山作

· 阎防
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 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闲。 双岩开鹿门,百谷集珠湾。 喷薄湍上水,舂容漂里山。 焦原不足险,梁壑未成艰。 我行自春仲,夏鸟忽绵蛮。 蕙草色已晚,客心殊倦还。 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 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遁:指隐居。
  • (dùn):隐居。
  • (míng):黄昏。
  • 舂容:形容水声。
  • :漂浮。
  • 焦原:指险峻之地。
  • 梁壑:桥梁和沟壑。
  • 春仲: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
  • 绵蛮:形容鸟鸣声。
  • 蕙草:一种香草。
  • :顺从,屈从。
  • 机巧:机智巧变。
  • 锥刀:比喻微小的利益。

翻译

庞公选择了隐居之地,他的浪迹难以追随。 黄昏时分乘舟而至,抱着手杖,我自得其乐。 两岩之间开启了鹿门,百谷之水汇聚于珠湾。 水流喷薄在湍急的河上,水声舂容,山在水中漂浮。 焦原之地并不足以称险,桥梁和沟壑也未成艰难。 我的旅行始于仲春,夏鸟的鸣叫声绵绵不绝。 蕙草的颜色已显晚暮,客人的心情也感到疲倦,想要归去。 远行并非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访道,爱慕童颜。 怎能屈从于机智巧变,争夺那微小的利益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到达鹿门山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中“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敬仰,而“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则表明了诗人远行的真正目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净化。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阎防

唐河中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曾官大理评事。后因事贬长沙司户。天宝初,隐于终南山,筑草堂于丰德寺侧。有诗名,造语真素,颇有警策。有集。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