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姨子弟往南郊
一展慰久阔,寸心仍未伸。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客路向楚云,河桥对衰柳。
送君匹马别河桥,汝南山郭寒萧条。今我单车复西上,郎去灞陵转惆怅。
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久阔:长时间分别。
- 寸心:内心。
- 童稚:儿童。
- 适会面:偶然相遇。
- 遽:突然。
- 分首:分别。
- 楚云:楚地的云,指南方。
- 河桥:河上的桥梁。
- 衰柳:凋零的柳树。
- 匹马:一匹马。
- 山郭:山城。
- 单车:一辆车。
- 西上:向西行进。
- 灞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 惆怅:伤感,失意。
- 两乡望:两地相望。
翻译
一次相聚慰藉了长久的分别,但内心的情感仍未完全释放。分别时我们还是两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 怎能忍受这偶然的相遇,突然间又悲伤地分别。你的旅途将朝着南方的楚云,而我则对着河桥上的衰柳。 送你骑马离开河桥,你将前往寒冷萧条的汝南山城。现在我独自驾车向西行进,你离去灞陵,我感到无比惆怅。 何处能共同伤感离别的心情,只有明月在两乡之间静静相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后再次分别的深情。诗中,“久阔”与“寸心”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描绘“童稚”到“成人”的变化,以及“适会面”与“遽已悲分首”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离别的哀愁。末句以“明月亭亭两乡望”作结,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美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刘长卿诗歌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