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
  • 徵拜:征召任命。
  • 荷裳:用荷叶做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装。
  •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皇宫的门。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朝廷。
  • 奏籍:奏章,指上奏皇帝的文书。
  • 华亭:地名,这里可能指华亭鹤,一种珍贵的鹤。
  • 朝行:朝中的行列。
  • 沧洲:水滨,指隐居的地方。
  • 风烟:风景和烟雾,比喻远方的景象。
  • 青琐:宫门上的一种装饰,这里指宫廷。
  • 幽深:深远,指宫廷的深处。
  • 漏刻: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垂钓处:钓鱼的地方,比喻隐居的生活。
  • 海鸥:海上的鸥鸟,常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高翔:高飞。

翻译

皇帝的命令征召你脱下隐士的衣裳,离开隐居的东山,关闭你的草堂。 你将通过天门直达九天,向皇帝上奏,成为朝中珍贵如华亭鹤的一员。 在水滨离别,远方的风景和烟雾渐渐模糊,宫廷深处,时间似乎变得漫长。 今日你回到曾经垂钓的地方,海鸥相见时,它们已经高高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朱拾遗从隐居生活被征召入朝的情景,通过对比隐居与朝堂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职位的祝贺与对隐逸生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荷裳”、“东山”、“阊阖九天”等,展现了从隐居到朝堂的转变。末句以海鸥高翔作结,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友人未来的高飞远翔,寓意深远。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