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哭母诗

· 沈周
泪以泄心液,中亦寓邪正。 媚妇及谗臣,沾巾祸斯兴。 钱子痛慈亲,崩衷血随迸。 哀极衍馀音,悠悠偶成咏。 仍须血为书,留之示子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出,释放。
  • 媚妇:指讨好他人的女性。
  • 谗臣:指进谗言的臣子。
  • 沾巾:指流泪。
  • 崩衷:指内心崩溃。
  • 血随迸:血泪随之喷涌而出。
  • 哀极:极度哀痛。
  • 衍馀音:指哀痛之情延续,余音袅袅。
  • 子姓:子孙后代。

翻译

泪水是心中情感的释放,其中也蕴含着善恶之分。讨好他人的女性和进谗言的臣子,一旦流泪,便会引发祸端。钱子因痛失慈母而内心崩溃,血泪随之喷涌而出。极度哀痛之余,余音袅袅,悠悠然偶成诗篇。仍需以血泪为墨,书写下来,留作子孙后代的警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泪水这一意象,深刻揭示了情感与道德的关系。诗人认为,泪水虽是情感的流露,却也能反映出人的品性。媚妇与谗臣的泪水,往往伴随着祸端;而钱子因痛失慈母所流的血泪,则是真挚情感的体现。诗中“血为书”的意象,更是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刻与真挚,以及其对子孙后代的警示意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推崇和对道德败坏的忧虑。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