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之写六十小像

· 沈周
王生见我精神熟,照写今吾瘦于竹。 问年初及六十人,飨世浑无半分福。 一味耽农百不便,门前湖水涨低田。 饥来读书不当饭,静里安心惟信天。 风茆雨壁溪堂破,贫贱生成今老大。 隐服还劳郡守遗,私篇或辱尚书和。 草木当衰不复真,纸间座上两浮尘。 是非非是都休辩,聊记明时无用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飨世:享受世间。
  • 耽农:沉迷于农事。
  • 风茆雨壁:形容房屋破旧,风雨侵袭。
  • 草木当衰:草木到了衰败的时候。
  • 浮尘:尘埃,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翻译

王生见到我,觉得我的精神状态很熟悉,他画的我现在的样子比竹子还要瘦。他问我年龄,我告诉他已经六十岁了,但我享受的生活却没有什么福分。我一直沉迷于农事,生活十分不便,门前的湖水涨满了低田。饥饿时读书并不能当作饭吃,我静静地安心,只相信天命。风雨侵袭着破旧的墙壁,我贫贱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穿着简陋,但仍有郡守来访,私下的诗篇也得到了尚书的和诗。草木到了衰败的时候就不再真实,纸上的画像和座上的我,都不过是两粒尘埃。是是非非我都懒得去辩解,只是随便记录一下这个时代无用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画像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作者沈周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照写今吾瘦于竹”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消瘦,也隐喻了生活的艰辛。后文通过对农事、读书、贫贱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态度。最后,“是非非是都休辩,聊记明时无用人”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超然和自我定位的清晰,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人生哲学。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