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屈处诚善写竹
可庵不可作,昆山为之荒。
将谓青琅玕,一夜遭折伤。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
墨以托竹命,人短竹自长。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
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
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挽:悼念。
- 处诚:人名,可能是一位擅长画竹的艺术家。
- 青琅玕:指翠绿的竹子。
- 屏障:屏风。
- 墨光:墨迹的光彩,这里指画作。
- 人短竹自长:人的生命短暂,而竹子却能长久生长。
- 魂当附竹存:灵魂应当附着在竹子上得以保存。
- 人琴亡:指人去世,典故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比喻知音难寻。
- 吊:悼念。
- 清篇:清雅的诗篇。
- 招凤凰:比喻招来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翻译
悼念屈处诚,他曾善画竹,如今昆山因他的逝去而显得荒凉。 仿佛翠绿的竹子,一夜之间遭受了折损。 他的画作落在屏风上,千家万户都留下了墨迹的光彩。 墨迹寄托了竹子的生命,人的生命虽短,竹子却能长久生长。 他的灵魂应当附着在竹子上得以保存,不像人琴那样随人而亡。 我来到这里,在风雨中悼念,秋天的堂屋空荡荡,凉意袭人。 我含着情感写下这首清雅的诗篇,希望能招来凤凰般的美好事物。
赏析
这首作品是沈周对已故艺术家屈处诚的悼念之作。诗中,沈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屈处诚画竹艺术的赞美和对他人格的怀念。诗中“青琅玕”、“墨光”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屈处诚画作的生动与传神。后半部分则通过“人短竹自长”、“魂当附竹存”等句,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家精神永存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沈周对艺术和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