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休拨紫檀槽,且倾黄浊醪。 凉天兼得月,我辈复持螯。 彭蠡一杯大,匡庐半壁高。 竹林潇洒地,应有醉山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檀(zǐ tán):一种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高档家具。
  • 黄浊醪(huáng zhuó láo):指黄色的浊酒。
  • 螯(áo):这里指螯龙,即螃蟹。
  • 彭蠡(péng lǐ):古代传说中的湖名,也指酒杯。
  • 匡庐(kuāng l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也指高大的山峰。

翻译

停止搅动紫檀木槽,倒出黄色浑浊的酒来。在清凉的夜晚,一边欣赏着皎洁的月光,我们这些人拿着螃蟹在一起。饮下一杯酒,仿佛是在彭蠡湖畔,眺望着匡庐山的高峰。竹林中风景宜人,应该会有仿佛醉酒般的山涛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中的饮酒场景,通过对紫檀木槽、黄浊醪、螯龙、彭蠡湖、匡庐山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饮酒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和物品,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神秘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整体氛围清新雅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汪广洋

汪广洋

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字朝宗。少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元末举进士。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入为中书参政。洪武四年,为右丞相。为人宽和自守。后以胡惟庸党案,谪海南,赐死。有《凤池吟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