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折枝歌

· 沈周
搰蛟不肯居西湖,穹窿山中潜作都。 千年杂与草木处,土膏沁骨苍皮粗。 雪中挛拳冻欲死,老腊又仗春风稣。 今年苦遭斤斧厄,左股割落从樵夫。 幽灵暗泣天亦黑,十斛清泪含明珠。 抱材肯受爨下辱,失势岂分沟中污。 韩湘直费百金买,何啻网著青珊瑚。 挑回市上骇众目,儿女争看来喧呼。 还疑神物有变化,白日闭户防逃逋。 金绳两道锁纽壮,禁止更插碧玉壶。 主人尚恐莫长守,请我写作流芳图。 高堂雪壁照清影,此屋此图何可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搰(hú)蛟:用力抓蛟龙,这里形容古梅枝干刚劲如蛟龙。
  • 穹窿山:山名。
  • 潜作都:潜藏并以此为居处。
  • 土膏:肥沃的泥土。
  • 挛拳:形容古梅枝干屈曲。
  • 老腊:寒冬腊月的老梅。稣,同“苏”,复苏。
  • 斤斧厄:遭到斧头砍伐的厄运。
  • 爨(cuàn)下辱:指被当作柴火烧的屈辱。爨,烧火做饭。
  • 何啻(chì):何止。
  • 逃逋(bū):逃跑。
  • 锁纽:锁和器物上的扣纽。

翻译

这株古梅似蛟龙不乐意住在西湖边,而是潜藏在穹窿山中作为自己的都城。长久以来和各种草木杂处在一块,肥沃泥土滋养渗入它的骨髓,使得它的苍皮粗糙坚硬。在雪花纷扬中它枝干屈曲冻得快要死去,好在寒冬过去又凭着春风复苏。可今年它痛苦地遭受到斧头砍伐的厄运,左边一大截枝干被樵夫砍落。它的魂魄暗暗哭泣,使得天色也暗沉下来,像是蕴含着十斛清泪,颗颗都是明珠。它怀着非凡的资质怎肯遭受被当柴烧的屈辱,即便失势又怎会甘愿落得和沟渠中污渍一样的境地。韩湘花费百金把它买下,这价值何止如同网住珍贵的青珊瑚。把它挑回集市上轰动众人眼睛,儿女们争着跑过来看,人声喧闹。人们还怀疑这神奇的物件会有变化,大白天也要关门以防它逃走。两道金绳牢牢锁住,还有坚固的锁纽,还插上碧玉壶防止它变化。主人还担心不能长久守护它,便请我画师创作一幅流传佳话的画图。在高大堂屋的雪白墙壁上映照出古梅清影,这屋这图互相映衬,彼此缺一不可啊。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一株古梅展开。诗人先赋写古梅所处之地及其历经岁月沧桑的景象,展现它顽强的生命力。“雪中挛拳冻欲死,老腊又仗春风稣”生动勾勒出古梅在寒冬与春暖中的不同状态,令人印象深刻。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古梅遭受斤斧之厄的悲惨遭遇,赋予其如人般的情感,“幽灵暗泣天亦黑”充满了悲悯色彩。诗中借金绳锁梅等情节,进一步突出古梅的珍贵与奇异。从写作手法上,以梅喻人意味浓厚,借古梅怀才不遇又备受重视,抒发对人才命运的感慨与思考,也展现了文人对珍稀之物的欣赏与保护意识,同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让古梅充满了神秘奇幻的气息 。整首诗情感丰富饱满,从对古梅遭遇的同情,到惊叹赞赏,再到借物抒情表达深层次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