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屋篇

· 沈周
先人有遗搆,宇我逾百年。 坏久莫除雨,沾湿床头编。 欲葺今颇喜,卖菜得羡钱。 搆者良似易,葺艰方恻然。 仍感寒薄士,卓锥莫夤缘。 内省既自幸,见获受一廛。 且免歌中露,得鱼敢忘筌。 守成固在人,成人尚在天。 天成人弗脩,得之复自捐。 老马强为驹,威后终怯鞭。 梯危自苴补,惴惴求瓦全。 曝湿保后读,子孙惟勉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遗搆(gòu):遗留下来的建筑。
  • 宇我:庇护我。
  • 床头编:床头的书籍。
  • 羡钱:多余的钱。
  • 搆者:建造者。
  • 恻然:悲伤的样子。
  • 卓锥:立锥之地,比喻极小的立足之地。
  • 夤缘:攀附,这里指攀附权贵。
  • 一廛(chán):古代城市中的住宅单位。
  • 中露:中夜,半夜。
  • 得鱼忘筌(quán):比喻达到目的后忘记了原来的依靠。
  • 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
  • 老马强为驹:比喻年老体衰的人勉强做事。
  • 威后:威严之后,指年老体衰。
  • 梯危:梯子危险。
  • 苴补(jū bǔ):修补。
  • 惴惴(zhuì zhuì):忧虑不安的样子。
  • 瓦全:比喻保全。
  • 勉旃(zhān):努力。

翻译

先人留下的建筑,庇护我已经超过百年。 损坏已久,雨水无法阻挡,湿透了我床头的书籍。 想要修缮,现在颇感欣喜,卖菜得到了多余的钱。 建造它看似容易,修缮却让人感到悲伤。 仍然感慨寒微的士人,连立锥之地都难以攀附权贵。 内心反省,既感到自幸,能够拥有一间住宅。 且免于半夜的寒冷,得到鱼后也不会忘记原来的筌。 保持已有的成就固然在于人,但成事还需天意。 天意让人不修缮,得到的东西也会自行失去。 年老体衰的人勉强做事,威严之后终究害怕鞭策。 梯子危险,自己修补,忧虑不安地寻求保全。 晒干湿书,保护后人阅读,子孙们要努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修缮先人遗留下来的老屋,反映了作者对家族遗产的珍视和对生活不易的感慨。诗中,“搆者良似易,葺艰方恻然”一句,既表达了对先人建造之不易的敬意,也体现了修缮过程中的艰辛和悲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如“仍感寒薄士,卓锥莫夤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士人的困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