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秋晓卷三首

· 沈周
天连湘汉水悠悠,水色微茫接素秋。 残月已沈三国恨,乱云初散九疑愁。 南方流落身将老,西候萧条客倦游。 欲采蘋花恨无伴,美人迢递隔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
  • 湘汉:湘水和汉水的并称,这里泛指楚地的河流。
  • 素秋:指秋天,因其气候凉爽,天色清澈,故称“素秋”。
  • 残月:指月相中的残月,即月末的月亮。
  • 三国恨:指三国时期的纷争和遗憾。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境内,传说中是舜帝的葬地。
  • 西候:指秋天的时节。
  • 蘋花:即浮萍,一种水生植物。
  • 沧洲:指遥远的水边,常用来比喻遥远的地方。

翻译

楚地的江水与湘汉之水相连,水波悠悠,微茫的水色与清澈的秋日相接。 残月已沉,映照着三国时期的遗憾;乱云初散,似乎带走了九疑山的愁绪。 南方的流离使我感到身体渐老,秋天的萧条让旅人感到疲倦。 想要采摘水中的浮萍,却遗憾没有伴侣;美人与我相隔遥远,如同隔着茫茫沧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楚江秋晓的景色,通过“天连湘汉水悠悠”等句,展现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诗中融入了历史与神话的元素,如“残月已沈三国恨”和“乱云初散九疑愁”,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流离生活的感慨和对远方美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沈周诗歌的独特魅力。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