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诗草

· 沈周
佚老馀生愿,失子末路悲。 不幸衰飒年,数畸遭祸奇。 独存朽无倚,如木去旁枝。 剩此破门户,力惫叹叵持。 屑屑衣食计,一一费心思。 思深气血耗,㾓痹引百肢。 多忘识虑浅,耳瞆目兼眵。 一旦一身内,有此众病滋。 所苦不敢诉,常畏老母知。 小孙蠢不学,次儿诞而痴。 后事不足观,百忧无一怡。 吾性无妄好,执善信不疑。 垂垂垂白乡,朝斯还夕斯。 高高冥冥者,何物顾相欺。 似我未蒙祜,及有菑害罹。 滚滚人海中,黑白何可劙。 口亦不能问,理亦不能推。 以死致度外,且活是便宜。 今日尽今日,明日岂可期。 亦复酌我酒,亦复吟我诗。 我诗无好语,稿苴从散遗。 儿在曾裒葺,今纸著泪糜。 抱患天地间,空言亦奚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佚老:指年老无依的人。
  • 失子:失去儿子。
  • 衰飒:衰老颓废的样子。
  • 数畸:命运多舛。
  • 祸奇:不幸的灾难。
  • 叵持:难以维持。
  • 屑屑:琐碎。
  • 㾓痹:指身体麻木,不灵活。
  • :眼屎。
  • 诞而痴:天生愚笨。
  • 执善信不疑:坚持善良,深信不疑。
  • 垂垂:渐渐。
  • 冥冥者:指天意或命运。
  • :福祉。
  • 菑害:灾难。
  • :分割,这里指分辨。
  • 稿苴:指诗稿。
  • 泪糜:泪水浸湿。

翻译

年老无依,余生所愿,失去儿子,晚年悲伤。不幸的是,在衰老颓废的年纪,命运多舛,遭遇不幸的灾难。独自生存,无依无靠,如同树木失去了旁枝。只剩下这破败的家门,力不从心,叹息难以维持。琐碎的衣食之计,一一费尽心思。思虑过深,气血耗损,身体麻木,引发全身不适。记忆力减退,见识浅薄,耳聋眼花。一时间,身体内滋生众多疾病。所受的苦楚不敢诉说,常怕老母亲知道。小孙子愚笨不学,次儿子天生愚笨。未来的事情不足为观,百般忧虑无一欣慰。我本性无妄求,坚持善良,深信不疑。渐渐老去,朝夕如此。高远的天意,何物在欺我。似乎我未曾蒙受福祉,却遭遇灾难。人海茫茫,黑白难以分辨。口不能问,理不能推。将生死置之度外,暂且活着算是便宜。今日尽今日,明日岂能预知。也再酌一杯酒,也再吟一首诗。我的诗无好话,诗稿随风散落。儿子在时曾收集整理,如今纸张被泪水浸湿。抱病在天地间,空言又有何用。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描绘了一个年老无依、失去儿子的老人在晚年所经历的孤独与苦难。诗中,“佚老馀生愿,失子末路悲”直抒胸臆,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通过“独存朽无倚,如木去旁枝”等生动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老人的孤苦无依和生活的艰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晚景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体现了明代文人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